《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

ID:39751141

大小:811.1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7-10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_第1页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_第2页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_第3页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_第4页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痹新克星骨痹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风湿病学》骨痹(骨痹胺)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高明利【概述】骨痹(骨痹胺),病在骨,是以肢体关节沉重、僵硬、疼痛,甚则畸形强直、拘挛屈曲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多由外邪侵扰,经脉气血闭阻,筋骨关节失养所致。文献综述骨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逆调论》日: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者,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文献综述《素问·痹论》认为“痹在骨则重”。《素问·长刺节论》提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

2、骨痹”。汉·华佗《中藏经·论骨痹》中描述了骨痹可见不能言语、形体消瘦、腰腿不遂、麻木不仁的症状,《医宗必读》中记载为“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文献综述《内经》认为是营卫不固,寒邪人侵筋骨;或太阳时气有余,浸淫及骨所致。如《灵枢·刺节真邪》中记载:“虚邪之中人也,洒渐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人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儒门事亲》中记载的骨痹病因为冬季“犯寒而行。真气元衰,加之坐卧冷湿,食饮失节,以冬遇此,遂作骨痹”。总体来说,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多为正虚邪侵所致。文献综述《内经》以针刺治疗为主。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骨痹烦满,商丘主之。”宋代《圣济总录》载有石解丸、附

3、子独活汤等治疗骨痹方剂,主要从肾虚及寒湿论治。《医宗必读》用五积散治疗骨痹。西医学的骨关节炎、大骨节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焦磷酸钙沉积病、肋软骨炎、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畸形性骨炎等出现骨痹表现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寒湿之邪,侵袭人体,留滞骨节而发为骨痹;湿热之邪,浸袭人体,或寒湿留滞日久,郁而化热;或热盛化火,湿热留滞骨节,发为骨痹。嗜欲不节,或年少先天寨赋不足,或年老肾气衰退,肝肾亏虚,肾精不足,骨弱髓空,肝血不足,则筋骨失养,发为骨痹。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生痰湿,或因外感湿邪,聚湿生痰,痰湿阻滞;或痹久入络,血行迟缓,瘀血由生,痰瘀搏结,经络气血不得通畅,

4、凝聚骨节而发为骨痹。总之,骨痹的病位主要在骨,可涉及筋、肉、关节,与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多因感受外邪、肝肾亏虚和痰浊瘀血而发病,其主要病机为经脉气血闭阻,筋骨失养。病性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实多为寒、湿、热、痰浊、瘀血等;虚多为肺肾亏虚。骨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肾,可发为肾痹。筋骨相连,故筋痹,骨痹可同见。1.本病男女均可发病,多于冬季发病。多见于老年人。2.肢体骨书,沉重、僵硬、疼痛,甚则畸形强直、拘挛屈曲、活动不利,或肢体酸胀、麻木骨蒸腰酸。3.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如骨关节炎X线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以及边缘唇样增生形成,有骨赘,实验室检查

5、多无异常。【诊断】1.肌痹2.脉痹3.骨痿肌痹两者均可具有肢体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骨痹的病位主要在筋骨、关节,肌力正常;肌痹的病位主要在肌肉肌力明显减退骨痹容易发生关节僵硬、畸形;而肌痹则只有肌肉萎缩而没有关节僵硬或畸形。1.肌痹2.脉痹3.骨痿肌痹可见肢体疼痛、无力,与脉痹有共同特征。肌痹以肌肉酸痛、肢倦无力、活动艰难、甚则肌肉萎缩失用为特征。脉痹多为脉络色变,脉软无力,而无肌肉疼痛等肌痹表现。1.肌痹2.脉痹3.骨痿骨痿两者都有活动不利等症状。骨痹有骨节疼痛,骨重不举,肌肉萎缩并不明显;骨痿则屡弱不用、肌肉萎缩明显突出。辨寒热寒证多表现为疼痛固定,其痛彻骨,肢冷恶寒,得热痛减,舌

6、淡苔白,脉弦紧;热证多见骨节红肿热痛,发热,汗出烦心,舌红苔黄,脉滑数或细数。辨虚实实证多为外感六淫之邪,或痰疲互结,痹阻筋骨、经脉而致,多见肢体骨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虚证多为日久病深,肝肾亏虚,筋骨经脉失养而致,多见肢体酸胀、麻木、隐痛,甚则畸形。治疗原则实证祛邪虚证扶正通络分证论治主证:肢体骨节冷痛、肿胀、沉重。兼证:关节屈伸不利,昼轻夜重,怕冷,阴雨夭加重。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紧。治法:散寒除湿,蠲痹通络。方药:薏苡仁汤。薏苡仁、苍术祛湿蠲痹;麻黄、桂枝、羌活、独活、防风散寒祛风;当归、川芎养血通经活络;川乌、生姜温痹散寒。散寒祛湿,解肌通络。若湿重于寒者去麻

7、黄、川乌、羌活、独活加木瓜、防己、蚕沙、土获苓。分证论治主症:肢体骨节红肿热痛、沉重。兼次症:关节屈伸不利,有积液,或肢体酸胀,身热不扬,汗出烦心,口苦粘腻,小便黄赤。舌象: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治法:清热除湿,蠲痹通络。方药:四妙丸加减。苍术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下焦湿热;配薏苡仁健脾利湿;川牛膝通利关节,强壮筋骨;木瓜、防己清热利湿通络。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蠲痹通络之功效。发热、关节红肿明显者加板蓝根;关节积液明显者加车前草、泽泻;关节僵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