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

ID:3975471

大小:111.0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26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1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2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3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4页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柳矿生产准备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7年生产准备计划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编制说明按照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2007年生产准备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的通知”(淮矿建发便〔2006〕93号)精神,杨柳煤矿筹备处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2006年矿井建设状况作了认真、系统的分析,对全年各项工程进展作了切合实际的预测,在全面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合理安排工序,统筹安排矿、土、安三类工程施工的基础上,提出了2007年生产准备建议及至2010年生产计划,请予以审定。第一部分:矿井概况及设计情况一、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井田位置杨柳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杨柳集

2、附近是其中心位置,向东北距宿州市约21km,北距淮北市约50km,交通便利。2、井田范围南部以杨柳断层为界,与孙疃井田接壤;北部以小陈家、大辛家断层为界,与临涣煤矿毗邻;西部以4勘探线和太原组一灰顶界露头线为界;东部至31煤层-1000m水平投影线和39482200经线。井田南北长约9km,东西宽约3~9km,勘探面积约60.1893km2。3、地质构造杨柳矿井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井田位于童亭背斜东翼北端。地层走向在浅部为近于南北向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50~250;深部次一级褶皱较发育,主体上呈向东延深,地层倾角50~100;较平缓。井田内断层较发

3、育,共查出断层170条,其中落差大于20m的断层20条,正断层19条,逆断层1条。首采区小断层较为发育。本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侵入的范围广,大多是通过顺层侵入的方式侵入,所有可采煤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入的影响,其中侵入81煤层的面积最大。104、107两采区均受到火成岩侵入,北翼回风大巷与部分车场位于火成岩层位中,增大了施工难度。10煤层的岩浆岩分布于井底车场及西翼大巷一带,在10煤层中形成规模不等、形状各异的岩床或岩脉。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3.1、对煤层结构的影响由于岩浆侵入,煤层被岩浆穿插,出现分叉合并现象,使煤层夹矸增多,结构复杂,可采性变差。3.

4、2、对煤层厚度的影响-18-岩浆侵入煤层,对煤层具有熔蚀作用,使煤层厚度变薄或被全部吞蚀,使不可采区扩大,煤层稳定性变差。3.3、对煤质的影响由于岩浆的热力作用,对煤层产生烘烤,使本为中、低变质阶段的煤变为贫煤、无烟煤、天然焦、灰分增高,发热量降低,结焦性和粘结性降低,降低了工业利用价值。3.4对资源/储量影响侵入边界以钻孔控制,由于岩浆侵入的复杂性,降低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104、107受到火成岩侵入,降低储量估算可靠性,影响生产接替。4、煤层本区含煤地层总厚度约900m,煤层总厚12.6m,可采煤层平均总厚10.16m,含煤系数1.4%左右。含7

5、个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上石盒子组31、32两个煤层;下石盒子组51、72、81、82四个煤层;山西组10煤层。31煤层下距上石盒子组底界K3砂岩约57m。煤厚0~2.22m,平均0.92m。煤层结构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少部分含有夹矸,夹矸多为泥岩。顶板以泥岩为主,底板多为泥岩。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32煤层上距31煤层0~10.45m。厚度0~3.70m,平均1.21m,为中厚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极少,底板多为泥岩。煤层较稳定。51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上距上石盒子组底界K3砂岩约113m。煤厚0~2.66m,平均0.79m,为薄煤

6、层。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为单一煤层。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少量为砂岩和粉砂岩,煤层底板多为泥岩。51煤层成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7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受到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45m左右。煤厚0~4.11m,平均1.22m,为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以单一煤层为主,局部含有夹矸。顶板以岩浆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和粉砂岩。72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81煤层-18-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受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约30m左右。煤厚0~9.04m,平均1.16m,为中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绝大多数为单一煤层。煤

7、层顶板以岩浆岩为主,局部为砂岩、泥岩。81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82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受岩浆侵蚀。下距下石盒子组底界铝质泥岩底板25m左右。煤层厚0~3.99m,平均1.63m,为中厚煤层。煤层原生结构较简单,多以单一煤层,少部分含1~2夹矸,夹矸为泥岩或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以砂岩、粉砂岩为主,泥岩分布较零星。底板以泥岩为主,少见粉砂岩、砂岩。10煤层为本矿井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部,上距铝质泥岩约55m。下距太原组一灰顶界面约60m。煤层厚0~9.97m,平均厚3.05m,属中厚~厚煤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煤层原生结构简单,基本不含夹矸

8、。煤层顶板以砂岩、泥岩为主,粉砂岩零星分布。底板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少量泥岩和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