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

ID:39759833

大小: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1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_第1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_第2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_第3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_第4页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

2、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2、表现手法类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

3、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反语

4、(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7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5、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6、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

7、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结构上的作用如: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

8、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7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