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

ID:39765241

大小:329.3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1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_第1页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_第2页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_第3页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_第4页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_第5页
资源描述:

《次课之巧比妙喻夸大缩小以小见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曲的技巧之巧比妙喻——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1比的含义朱熹《诗集传》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比喻的意思,运用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生动。但“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刘勰《文心雕龙·比兴》),“切至”就是贴切,比喻应准确贴切。比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要求取象与取义的有机结合。取象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应该包含或寄寓于具体物象中,通过物象表现出来。取义要求作品中物象高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思想寄托。《世说新语·言语》: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侄谢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以至后人称有文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2、P2明喻:宋·文天祥《扬子江》vs元·徐再思〔清江引〕《相思》宋·文天祥《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评:末二句以磁针永远指南为喻,抒发了强烈爱国激情,表达了心向祖国、保持民族气节的坚定决心,也说明他把这时期的诗作结集定名为《指南录》的原因。比喻准确形象,“不……不……”的句式斩钉截铁,抒发了激越高昂的悲壮爱国情怀。元·徐再思〔清江引〕《相思》:想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评:徐再思此曲把害相思比作“少(欠)债的”,把相思之愁比作所欠之债,才真是出人意外,新奇诡谲。欠债者心理压力沉重,正巧喻相思

3、之无法解脱;债务日日催逼,正巧喻相思之时时纠缠。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3借喻:唐·曹邺《官仓鼠》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评:此诗明写官仓中的老鼠,实是以老鼠借喻贪官污吏,对其贪婪盘剥进行了尖锐揭露和愤怒指斥。“君”明指官仓鼠,实指贪官污吏,而“谁”则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在幽默诙谐之问中暗藏锋芒,显出特别难能可贵的批判力量。但因以官仓鼠借喻,所以又蒙上了一层“保护色”。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4隐喻:唐·章碣《东都望幸》唐·章碣《东都望幸》: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写作背景:据《唐摭言》记载:邵

4、安石,连州人也。高湘侍郎南迁归阙(京),途次连江,安石以所业投献遇知。遂挈至辇下。湘主文,安石擢第,诗人章碣赋《东都望幸》诗刺之。评:这首“宫怨”诗的主旨并非“宫怨”,而是借写“宫怨”来隐喻“士怨”,表达应举士子对主考官的怨恨。诗中的宫女是隐喻应举士子,“君王”喻主考官,“美人”喻走门路求托主考官的应举者。诗是以宫怨隐喻赴考士子之怨,讽刺中晚唐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之风。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5连喻:唐·贺知章《咏柳》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评:三句以一问略作回旋,小有停顿,最后又推出一个新巧的比喻:以“剪刀”喻“春风”,把春风催生柳发

5、青叶,喻为剪裁而出。一“剪”写出春回大地,满目青绿,生机勃勃,真是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黄周星《唐诗快》赞到:“末句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一连串比喻的巧妙运用,将春柳写得生气勃勃,成为传诵之作。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6曲喻:李商隐《日日》李商隐《日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评:这首诗采用的是曲喻手法。所谓曲喻,是说不能直接作比,而要转一个弯才能比喻。此诗题一作《春光》,抒写烂漫春光所引起的纷乱思绪。后二句承此,用曲喻手法把诗人的心绪不宁强烈抒写出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几时”语气颇急切,“心绪”即心情,与春天晴空中飘动的“游丝

6、”并不相似。但“绪”又有丝绪(丝头)之意,因而就与“游丝”相似,这样一转弯就可作比喻了,这就是曲喻。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7双关比(映带体):南朝·范云《别诗》南朝·范云《别诗》: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评:诗通过雪与杨花双关写出冬去春来,时光如飞,一别经年了。此诗比喻恰当,含义双关,而且“雪如花”、“花如雪”的句式,形成回环优美的韵致旋律,把诗人绵绵不尽的离别情思很深挚地抒写出来,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宋代大词人苏轼的模仿作《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评:沈德潜在《古诗源》中选范云诗所批:“自然得之,故佳。后人学步

7、,便觉有意。”“自然得之”与“有意”为之,大有优劣之分。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8诗词曲的技巧之夸大缩小——诗人有夸张的权利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P9夸大缩小在文学创作中,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常对所描写的现象和事物采用夸张手法,故意言过其实以产生强烈审美效果。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言:“自天地以降,豫入(牵涉)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指出有史以来,凡用文辞来形容声音状貌的,都采用夸张手法。宋·阮阅《诗话总龟》卷三九载,有人写了首咏竹诗,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