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

ID:39767248

大小:71.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7-11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_第1页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_第2页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_第3页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_第4页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论文《文化风情—汉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分校(工作站)开放学院大众科培教学点专业会计学(本科)学号学生姓名2015年1月12文化风情——汉中摘要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的汉中,以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因素,形成了它特别的江南韵味。它有别与关中和陕北地区传统的三秦文化,“秦风楚韵”是它典型的文化特征,其中汉中便是陕南文化的代表,它虽同为陕南,却又大不不相同,从而更加增添陕南独特文化的魅力。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历史曾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也留下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汉中的地理位置独特,使汉中成为历代军事重镇。汉中的文化和历史悠

2、久而厚重,使汉中在全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独具魅力。关键词:汉中地理位置文化历史一、汉中的地理位置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巴山之间,北倚秦岭,南临汉江,属汉江上游区。东与城固县为邻,南以汉江与南郑县分界,西与勉县接壤,北与留坝相连。南北长三十七公里,东西宽二十二公里,总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地势南低北高,依次为平原、丘陵和山地。南部的平原是汉中盆地平原的一部分,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海拔约五百到七百米。北部的丘陵和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汉中因汉江得名。作为行政建制名称,始于秦。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设郡

3、治于西城(今陕西安康)。东汉将汉中郡由西城迁治南郑。从此,南郑成为汉中的附郭首县。直到1954年,汉中的行政首府一直设在南郑。南郑的名称起于西周。据《水经注》载:“12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称.汉中为物产丰富、“四塞险固”之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横亘,汉江贯穿其中,栈道辐辏,形势险要,可“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自汉代以来,便以引人注目的声名载人史册,湛称历代军事重镇。二、汉中的文化发展未来凝聚城市的力量将不只是经济,而是文化。能够掌握知识与保持文化风貌的城市,就能比其他城市更

4、繁荣发展。据理论研究,汉文化的伟大凝聚力和强大推动力也正是如此。汉水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必然与这种凝聚力和推动力相生相长,并肩而行。汉水位于陕西西南角,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此地为中国版图几何中心,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余秋雨赞誉之为“中国人的老家”,易中天考证之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汉中是汉文化的根。汉中历史悠久,是汉家的发祥地,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

5、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汉中为物产丰富、“四塞险固”之地。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横亘,汉江贯穿其中,栈道辐辏,形势险要,可“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历来为兵家争夺之要地。自汉代以来,便以引人注目的声名载人史册,湛称历代军事重镇。汉中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文化积淀厚重,其历史文脉可以凝炼为四大特色:栈道文化、两汉三国文化、红色抗战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1、栈道文化。12汉中是闻名于世的栈道之乡,褒斜栈道是中华栈道的发祥地。早在三皇五帝时代,褒谷就是川陕间的交通

6、要道。在汉代,由汉中至关中的栈道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汉中到四川的栈道有金牛道和米仓道;汉中到甘肃的栈道有白水道。这些栈道中以兴修于西汉中叶的褒斜道最为有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成语就源于此。千里栈道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汉中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它的深远价值可以跟塞北长城相媲美。2、两汉三国文化。汉水是中国的一条文化大河,汉水流域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汉文化正是三国文化的源头。刘邦以汉中为基地,建立西汉,是名副其实的西汉王朝发祥地。这一历史文化地位,不仅激励着汉中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并诞生了以张骞、李固为代表的一批中华英豪,而且吸引了韩信、张良、曹操、刘备、诸葛亮

7、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在此金戈铁马,建功立业,使得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篇章。直到今天,汉中的古两汉三国文化遗址——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在东亚文化圈和世界华人之中,仍有极高的知名度,是汉中最宝贵的历史文脉资源。3、红色抗战文化。上个世纪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汉中有众多的革命志士响应并投身其中,从这里走出了何挺颖、陈锦章、陈浅伦等革命英烈。1932年,红四方面军来到汉中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城固、西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