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

ID:39803586

大小:714.00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9-07-11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_第1页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_第2页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_第3页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_第4页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网强国博客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文章收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l儒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根本区别原创于:2012-02-2121:03:04儒家文化与宗教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儒家关注今生此岸的现实生活、宗教关注死后彼岸的来世生活(但基督教却有很强的入世观念)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的意思相当明白:不能确实地通晓生的意义,怎么能确认死的价值呢?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想到自己最终都是要死的,这会对“生”造成极大的虚无感,使人感觉到一切都是徒劳,使人受缚于这无法逃脱的最后的“死”的宿命而放弃“生”的种种乐趣,所以他奉劝人们好好活在当下,按仁、义、礼、智、信五条常规标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自觉地承担起人生的道德义务:  爱自己的父母,推己及人,

2、爱天下人之父母;  爱自己的兄妹,推己及人,爱天下人之兄妹;  爱自己的朋友,推己及人,爱天下人之朋友;  爱自己的家人,推己及人,爱天下人之家人;  爱自己的君主,推己及人,爱天下人之君主。  按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人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孔子曰:“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三不朽”思想,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写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个太就是最高的意思,最高的境界是立德,其次要立功,再其次要立言,虽然时间很久,但是废除不了,这就叫:“三不朽”,即灵魂不朽或虽死犹生,这样的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仅有六个半人即

3、:姜子牙、孔子、诸葛亮、刘基、王阳明、沈钧儒、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算半个人)。  晚于孔子2000多年的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一句和孔子相反的名言:“未知死,焉知生”?他认为人惟有认识到生命的终极意义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与出路。既然知道了生命的有限,就能自觉地以积极的态度去穷尽生命的一切可能,谱写出最为华彩的生命乐章。这和各种宗教关注死后彼岸的来世生活的宗教文化是一致的: 佛教----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并告诫信徒:众生行善则得善报---死后进入天道、人间道、修罗道;同时警告信徒:行恶则得恶报---死后进入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基督教:----宣扬人从一生下来就是罪人,人的一

4、生就是赎罪的一生,只有离弃罪恶悔改信耶稣,遵行上帝旨意的人罪得赦免才可以进天堂,否则就下地狱。 伊斯兰教----劝善戒恶、争先行善,并告诫信徒:行善的人死后将进入乐园,永享欢乐;同时警告信徒:作恶的人死后将被驱入火狱,永食恶果。 几千年了,有谁进入天道、天堂、乐园?有谁进入畜生道、地狱、火狱? 这只是宗教信仰,哪有确切实证?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原创于:2012-02-2110:07:38仁爱的最低境界是:不害人——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不害人,就是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善良的人、就是一个仁慈的人;看见别人有错如果劝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种仁爱;看见别人伤心难过如果不安慰,不

5、幸灾乐祸也是一种仁爱;看见别人有困难如果不想帮,不趁火打劫也是一种仁爱;看见别人有需要如果帮不了,不帮倒忙也是一种仁爱;看到国家有危难不想出力,不当汉奸也是一种仁爱。仁爱的中级境界是:利于人——我们能尽自已最大努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一个大好人、就是一个大善人、就是大仁大义的人;仁爱的最高境界是:舍已为人——我们如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已为人、舍身为人、舍命为人、杀身成仁那就是大英雄。由此可见,我们做一名大英雄太难了、太难了,但在不影响自已生活的前提下尽力帮一下遇到困难的人,做一个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大好人、大善人并不难,做一个不伤害别人的好人、不危害社会的好公民、太简单!太容易了!!

6、3.宝鸡是儒家文化千年不朽的发源地原创于:2012-02-2110:03:35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最早产生于8000—10000年前渭河的上游甘肃省天水甘谷的伏羲文化,伏羲文化的代表作是《易经》,而《易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闪光的光辉巨著、是中国文化的总经典、总源头,是西周文化的直接“源头”,是儒家文化的间接“源头”,因为儒家文化是对周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宝鸡是伏羲文化发扬广大的宝地、也是周文化生根发芽的圣地、更是儒家文化千年不朽的发源地,正是由于伏羲文化、周文化、儒家文化的浸润,宝鸡乃至整个关中道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而形成秦人仁慈厚道、性情豪放、个性耿直的性格,养

7、成以读耕传家的传统,希望后人能出将入相、安邦定国、平定天下,光宗耀祖。正是秦人的这种性格、这种家传,造就了世界泱泱大国-----中国。  秦国建国于公元前821年的雍城(现在的宝鸡市凤翔县),即周宣王七年,秦国在周文化、儒家文化的滋润下奋斗整整600年,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在咸阳统一了中国。但秦始皇执政八年后就焚书坑儒(460人),仅仅又过了七年,秦国就被江苏人刘邦所灭。多可惜啊!!!他的祖先在这块热土用仁爱思想、仁政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