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

ID:39805063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1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_第1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_第2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_第3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_第4页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玩收藏-鉴藏讲座之华安东溪窑和漳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华安东溪窑和漳瓷(2002.05.23)   宋元时期的福建、由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南移、社会的相对稳定、海上交通贸易的兴起等有利因素、沿海地区的陶瓷业迅速的发展、这种繁荣局面支了元末因乱受到沉重的打击、但福建沿海地区特定的有利条件、注定陶瓷业还有很的生产能力和销售市场。明中叶以后、民间的窑场又迅速崛起、遍布沿海各地。在德化瓷饮誉海内外的同时、地方窑场也顽强地生存下来、并且在陶瓷史上写下自己的一笔。漳窑就是其中的一例。  在闽南地区、常常可以看到一种风格独特的瓷器:釉色米黄或白中泛黄、开细小冰裂纹、胎白、厚、质轻、多素而和印有淡淡的几何纹、旋纹,器形多为摆设品,以炉、罐、盒、

2、瓶、盆为主,也见少量的盘、杯、碗。这种器物一般被认为是漳窑的产品,某些地区的文物商店则称为“土定窑”。这种器物也有少量的精品出现在北京的故宫,历博等地,但较常见于闽南地区,这是被认定为漳窑的主要依据。而《福建通志》也有“漳窑出漳洲”、“明中叶始制白釉米色器其纹如冰裂,旧漳琢器者不及德化,然犹可玩、惟退火处略黝。越数年,黝处又复洁净”。等记载,所以这种器物一开始就被研究者们认为漳窑,并根据《闽书》记载的漳窑在“龙溪东溪”,限定在一称为东溪的地点。但这个“东溪”又在何方?长期以来一直引起文物界的高度重视,故宫博物院为此专和到漳州郭坑等地寻找过个窑址,省考古队也曾为此走遍闽南的

3、各个窑场,但均无结果。  1986年底文物普查,省考古队栗建安同志在华安高安乡与南靖交界处的东溪头找到了一烧造青花瓷的大窑场,虽没有找到漳瓷的标本,但提出了漳窑在东溪头的猜测。89年10月,省文管会黄汉杰等人在华安文化馆发现了一件高安乡文化站送上来的瓶底,认为有可能就是漳窑的东西。根据以上线索,89年11月底,我们在华安县文化馆、高安文化站邹才金的帮助下,又进行了一次调查。  东溪头位于华安县高安乡西南端,与南靖县交界,从高安乡出发,上二十五公里的盘山小公路,公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深河谷。东溪头分为上东溪与下古溪头,所谓的上东溪头南有一间守林人用木桩搭起的窝棚与一间

4、牛棚的附近就开始有窑场的堆积了。从上东溪头到下东溪头,沿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归德溪河道,约有5公里的距离,河道的一侧是混生的树林,窑场则都被淹没在这些树林中,其中比较密集约有四处。而最主要的是下东溪头。下东溪头窑场分布在归德溪西侧和北侧的山脚下。山的坡度约在30度以上,坡上一层层的断墙从溪边开始直至密林之中,当年应是一座繁荣的村落,一条条的石阶路还保存得一如当初,在山脚下有一座小庙,庙上的砖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神台上还摆满了各种当地出产的小佛像、烛台、祭器等物,极可能就是当被的窑神庙,交通不便,人踪罕到,茂密的树林保藏了这座村落和窑场,也保藏了这窑场的秘密。这是东溪窑何以千

5、呼万唤始出来的主要原因。  整座窑场估计分布面积在五平方公里以上,因没有破坏,找不到断面,故堆积厚度不详。共采集标本二百多多以青花瓷为主,少量米黄色瓷、仿哥瓷、白瓷,现分述如下:  米黄色釉器十件,主要采集于东溪头,依器形可分为二期,一期 约当嘉靖到明末,二期约当清初至嘉庆。  一期三件:1、米黄色釉斗炉,一件,口沿直平、直腹璧、腹中四道旋纹,形成二道凹面,腹中印回纹莲续图案一周,印纹细浅,不易辨认,平底、三足、足呈梯形。足外印云纹二,外满釉、露底、口径15.5,高10厘米。  2米黄色釉青花旋纹,一件,口敞,腹壁斜直,内底平、圈足,足内斜、平底、满釉露底,内画二道青花旋

6、纹,外壁临底和临沿处各画二道旋纹,壁中画青花缠枝花,口径17、高7厘米。  3、米黄色釉青花旋纹碗,口残,釉色米黄略褐,胎骨厚重,上,下底平,内外各画有青花旋纹,口径7厘米。  4米黄色釉笔架,三峰,峰下椭园形,中上部呈四方形,平底、空心,残高6、残长6、5厘米。  二期六件:1、米黄釉盘、一件、平口折唇,腹下急收,内底平、圈足、平底、,内底心与下底心均有凸点,外满釉、内涩圈、口径14、高3厘米。  1、米黄色釉盖罐,一件、直口、丰户、弧腹、下腹急收,直圈足、有盖、盖顶弧,扁平贺钮、口径15、底径10、高11 、通高15厘米。  3、米黄釉瓶,仅见瓶底,斜直壁、无圈、卧足

7、、满釉底径7,残高4厘米。  4、米黄色釉瓶,仅存上部、大敞口、细颈、弧肩,口径7,残高7厘米。  5、米黄色釉瓶,仅存瓶底、斜直壁,内底深,底径4,残高6厘米18  6、米黄色釉盘、釉色米黄略黝,圆唇,斜直壁,宽平底、圈足、平底,盘体厚重,口径15、底径5,高3厘米。  青花器,仿哥,白瓷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嘉靖至明末,第二期 为清初至乾隆,第三期为嘉庆至晚清。其中仿哥器划入第二期中分述,白瓷划入第三期中分述。  第一期  碗,可分为四式  Ⅰ式,敞口,腹壁斜直,下急收,内底宽平,圈足直且高,平底,满釉,内划旋纹三道,外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