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

ID:39807562

大小:27.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1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_第1页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_第2页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_第3页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_第4页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质疑反驳中的技巧与逻辑质询的三个基本动作:确认与对方的共识;削弱对方举证的可信度;激化对方的观点。质询对方论点的常见处理方法有以下五种:l归纳:将论点与论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的论点加以合并。l削弱:质疑论点程度的强弱。常用于数据资料类论据的处理。l反驳:与对方持有完全相反的观点,需要背负对等的举证责任。l拆解:细化论证责任,攻击对方论证的严密性。l受身:承认观点,推动角度,重新诠释论点。技术性较强,使用需谨慎。对质疑的回应首先质疑问题的前提,然后质疑问题的程度,最后质疑问题与辩题的逻辑关系。例:问:爱迪生经历了几千次失败才做出伟大的发明,难道不正说明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吗?接:质疑前提:对方辩

2、友只看到爱迪生的试验失败了,却不看他拥有多么好的科研条件吗?质疑程度:对方辩友只看到了爱迪生,却不看千千万万在逆境中消沉了而一蹶不振的芸芸众生吗?质疑逻辑:我方从来没有否认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只是顺境“更”有利呀!有效的反驳法:归谬法归谬法是指先假设对方逻辑是正确的,然后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在辩论里面,归谬法是最有现场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这需要辩手充足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反应。举例:辩题:真理越辩越明/不明论证观点:狡辩不是辩正方:对方把狡辩都叫辩,那么请问,海马难道也是马,蜗牛也是牛,青春痘也是豆吗?辩题:大学生兼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反方:

3、大学生兼职会抢掉全职员工的饭碗。正方:如果按照对方这个逻辑推断下去,那么我们大学四年毕业后最好不要找工作,因为这样就不会影响任何人的饭碗,对吗?辩题: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争论点:“万”是否等于“全”正方:对方辩友说“万”是指“全”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有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万是一切吗?反方:今天对方说,今天“万”不叫作“全”。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辩论中常见的十一种逻辑错误

4、5一、强加因果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

5、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二、倒果为因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

6、比例全国最高。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弹最少的座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这里才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在辩论场上时,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比如X州麻风病人最多)时,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三、偷换概念/偷换前提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

7、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如: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这个题目本来讨论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可许多反方会把“理”定义成“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等奇怪的定义,就属于偷换概念。2.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由于语境的区别,出现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