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

ID:39810430

大小:6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11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_第1页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_第2页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_第3页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_第4页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级中学文言文学习常识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被成为“柳柳州”。他与唐朝另一位著名文学家韩愈并成“韩柳”,倡导了古文运动。他在被贬期间写下了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2.选自:《柳河东集》。  3.记:古代散文的一种体裁。这种文体,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报复,阐述作者的某种观点。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小石潭的岸势和源头;  第四段:写潭的气氛和作者

2、的感受;  第五段:交待同游者。  2.中心思想: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凄清幽美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曲折反应政治上受打击,怀才不遇的愤恨不平。  3.写作特色:  1)按观察角度的变化,刻画景物,动静结合,由近及远,巧用比喻,正面侧面相结合。  2)寓情于景,情随景变,情景交融。  3)语言生动、形象、简练。  三、要点。  1.作者站在小石潭的东北岸观赏景物。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2.文中描写鱼儿静态游姿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静态游姿的句子是“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

3、然不动”。桃花源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派创始人。  2.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的一篇小记,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待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及桃花林的美景,为下文写桃花源作铺垫,并以桃花林的美来衬托桃花源的美。  第二部分(第二到第三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二段,写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气氛(安闲、舒适、宁静、祥和)。  第三段,写桃花源中人的社会风尚(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第三部分(第四~五段):故

4、事的结局。写渔人告知世人却无法找到桃花源的结果。  2.中心思想:本文用客观的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们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3.写作特色:  1)想象力丰富,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2)语言朴实、自然,文字简洁有概括力。  三.要点。  1.人物形象:源中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桃花源中的人“叹惋”:1)世界的变化、战乱繁多。2)对自己身处桃花源感到庆幸。  而桃花源中的人叹惋却不愿离开,因为:1)桃花源中生活安闲、舒适

5、、宁静、祥和。  2)桃花源中的人风尚淳朴。3)百姓安居乐业、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3.本文最后写“不复得路”、“规往”而“未果”的意图是什么?  1)为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暗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世外桃源。  2)说明了向往桃花源的人多,不止作者一个。  4.本文线索主要是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5.成语:  1)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2)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6.源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

6、外人道也”的原因是:源中人向往桃花源中没有战争、和平的生活,不希望受到外人打扰。核舟记    一.文学常识。    1.作者:魏学洢,明朝人    2.出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二.文章内容。    1.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第二部分(第二—五段):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的特点,有条不紊的细致描述核舟的各个部分。    第三部分(第六段):总述核舟的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技艺灵怪矣哉”。    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舟上的人、物等,赞美了核舟雕刻得

7、精妙,表现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卓越成就。    3.写作特色:    1)总分总的结构。    2)空间顺序说明核舟的各个部分。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描写细腻,通过动作、神态刻画舟上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5)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三、要点    1.“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体现王叔远的技艺高超。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字样配合了“大苏泛赤壁”的主题。分别出自《赤壁赋》、《后赤壁赋》。    3.“通计一舟,为人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

8、明方法,突出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精细的特点,表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