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ID:39810905

大小:1.50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7-11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1页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2页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3页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4页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学课件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学习要点◆控制测量概述◆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导线测量与导线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三、四等水准测量9/9/20211课件#控制测量概述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概念二、平面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四、全球定位系统9/9/20212课件一、控制测量的概念1.目的与作用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误差的积累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2.控制测量分类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

2、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小地区: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参数或高程参数的测量基准点。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或路线。3.有关名词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6-1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概念9/9/20213课件二、平面控制测量二、平面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等级关系:布置形式: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逐级控制(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3、。小地区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见:图6-1一等三角锁;图6-2二等连续网;图6-3三角网和三边网;图6-4导线网;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导线网、交会定点,等。9/9/20214课件1.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1.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关系三角(三边)网城市导线控制范围二等三等三等四等四等一级小三角一级导线二级小三角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城市基本控制小地区首级控制图根控制图根导线图根三角9/9/20215课件2.一等三角锁二等连续网图6-1一等三角锁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基础2.各级平面控制

4、网布置形式二等连续网充填一等三角锁成为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9/9/20216课件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基本图形如下:图6-3三角网或三边网图6-4导线网9/9/20217课件首级控制图根控制在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测区的首级控制)下,布置图根控制网。图根控制网的图形与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的图形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图根控制网的控制面积小,边长较短,精度要求较低,平差方法采用简易平差。交会定点前方交会后方交会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5、导线布置的一般形式单结点导线9/9/20218课件9/9/20219课件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3.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P144表6-1,表6-2,表6-3,)图根导线的技术要求测图附合导平均边测距相对测角测回数导线全方位角比例尺线长度长(m)中误差中误差DJ6长相对闭合差(km)(mm)()闭合差1:50050075一般地区1:100010001101/30002011/200060n1:20002000180表6-49/9/202110课件三.高程控制测量三.高程控制测量——建立高程控制网,测定各控制点

6、的高程H。:水准测量另外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高程测量。: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逐级控制(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地形测量时,布设图根水准(也称等外水准)。:P145表6-5技术要求主要方法等级关系9/9/202111课件9/9/202112课件四、GPS技术简要四.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简要1.系统基本构成三大部分:空间卫星座地面监控用户设备9/9/202113课件GPS图示空间卫星座24颗卫星发射信号卫星轨道、时间数据及辅助资料信息用户设备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信号地面监控中

7、央控制系统时间同步跟踪卫星定位9/9/202114课件9/9/202115课件2、GPS定位原理(1)(2)2、GPS定位原理(1)测边后方交会0-XYZ为空间三维坐标系统;A(xa,ya,za)、B(xb,yb,zb)为待定点;S1,S2,S3,S4为空间已知点(卫星),坐标分别为x1y1z1,x2y2z2,x3y3z3,x4y4z4。如果测定了A、B点与各卫星的距离Di,就可以计算A、B点的三维坐标。(2)采用同步观测,能获得两点间高精度的差分观测值:(6-1-1)9/9/202116课件GPS定位原理(3)(3)

8、通过与测区原有大地控制网的联测,求得GPS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转换参数,从而求得观测点的测量坐标9/9/202117课件3、GPS定位测量的特点3、GPS定位测量的特点相邻测站之间不必通视,布网灵活;定位精度高,差分距离相对误差约为110ppm;全天候观测,不受天气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