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ID:39816237

大小:2.68 MB

页数:92页

时间:2019-07-12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第1页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第2页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第3页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第4页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Chapter8Therelationshipofhumanactivityandbiodiversity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经过: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对生物种类的影响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一、生物种类减少第一节、人类活动对生物种类的影响在没有人类之前,哺乳动物每8000年灭绝1种,鸟类2000年灭绝1种;进入人口迅速增长时期以来,生物灭绝的速度比以前大大加快:专家估计,我们现在令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动物自然灭绝速

2、度的50-100倍。有一些物种灭绝得更快,大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10000倍。过去平均每年仅有一种生物从地球上绝迹;而现在已发展到每天就有一种;如此下去,将发展到每小时减少一种。据记载:1600年以来记录在书的4226种哺乳动物中到本世纪初已灭绝36种,还有12O种处于危机状态。猛犸象:生活于3万年前欧亚与北美大陆的冰河期,身高3.5米,体长5.4米,约在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由于人的狩猎而灭绝。洞穴狮子:生活于欧亚大陆,体长2米、高2.2米,尾长80厘米。1万年前由于人类的狩猎而灭绝。洞穴熊:生活于欧亚大

3、陆,在1万年前的石器时代灭绝。大野牛:生活于北美,体长3米、肩高2米,1万年前灭绝。欧洲原牛:生活于欧亚大陆,是现在家牛的祖先,体长3米,体重达1吨,力大而强壮。由于栖息地减少、狩猎、与家畜牛杂交等,1627年灭绝。拟斑马:生活于非洲南部,由于人类的过度猎杀,于1883年灭绝。南非蓝马羚:生活于非洲南部,于1880年灭绝。熊氏鹿:略小于东北梅花鹿,生活于泰国南部的湿地,由于湿地减少的人类捕杀,于1931年灭绝。欧洲野马:从公元前就广泛分布于欧洲草原地带。人们为了获得雌马,大量捕杀雄马。此外,草原开发使其栖息地减少

4、,于1880年灭绝。日本狼:分布于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一带的山林中。18世纪狂犬病传入日本,以及山林开发、用狗进行狩猎,于1905年灭绝。南极狼:分布于南美洲的福克兰群岛,以捕食企鹅、海鸟为生。牧羊人担心其袭击羊群大量捕杀,1880年灭绝。1600年以来,8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另有187种处于危机;还有人统计说:19世纪的一百年中有70种动物绝迹,之后仅20世纪上半叶就已灭绝40种之多。恐鸟:是世界上出现的最大鸟之一。体长3.6米,体得250公斤,不会飞行,分布于新西兰,以植物根、果食为食,性情温和

5、,有吞咽石头的习性,用于消化石物。1000多年前,移居新西兰的毛利人向恐鸟投掷烧红的石块猎杀恐鸟,造成恐鸟在16世纪末期灭绝。隆鸟:生活在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重的鸟,体重达500公斤。其样子、习性跟恐鸟相似,被土著人狩猎,于1840年灭绝愚鸠:是体较小的鸽子类鸟,体重25公斤,以果食为食,不会飞行,行走时很蠢笨。分布于毛里求斯岛。15世纪被欧洲的水手发现,以它们为食、打猎取乐。此外,被人们带到岛上的狗、猪等又偷袭其幼鸟及卵,于1681年灭绝。马达加斯加旅鸟:分布于北美国洲,由于猎杀于1941年灭绝。小笠原黑林鸽

6、:分布于日本小笠原群岛,曾是日本最大的鸽子,1889年灭绝。琉球黑林鸟:分布于日本冲绳,1945年美国军队进攻冲绳,使其灭绝。旅鸟琉球黑林鸟小笠原黑林鸽野生动物灭绝曲线二、生物种类的增加人类为了满足需要,人类也创造了一些新的生物种类,从而丰富了地球上的生物;例如,有意让马和驴杂交,培育出了马骡、驴骡;让老虎与狮子杂交培育出了虎狮与狮虎;杂交高梁、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这无疑对人类和生物都是有益的;但目前这种影响对生物界来说还是有相当局限性的一、外来物种(alienspecies、exoticspecies、Int

7、roducedspecies、non-nativespecies或non-indigenousspecies):指该物种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区域中分布的现象。第二节、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土著物种(nativespecies或indigenousspecies):指该物种出现在其原来的自然分布区内,以及通过自然传播所能达到的地理范围内的现象。二、外来物种的传播途径人类有意传播人类无意传播(一)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传播这类传播对人类来说是有益的。如:1、成为人们的食物来源小麦(Tr

8、ticumaestivumL.):中亚玉米(ZeamaysL.):热带美洲水稻(OryzasativaL.):东南亚大豆(Glycinemax(L.)Merr.):中国人类98%的食物供应来源于这四大类植物。价值约合每年5万亿美元。原产中国的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引种到新西兰后,现在其产量已占世界第一位。公元前126年,张骞一行作为汉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