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ID:39817374

大小:381.82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7-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中,人们开始自觉的认识文学的性质,系统的探讨文学创作理论,著名的《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等文学批评专著,广泛涉及到文学的创作论、批评论、文体论、风格论等领域,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节魏晋的时代特征和曹丕的《典论‧论文》文学理论批评空前发展的原因我国的文学理论批评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空前的发展的社会历史的原因:汉朝末年的大动乱使得“独尊儒术”的局面被摧毁。曹魏以后,老庄

2、思想逐渐抬头,后来玄学占了统治地位。这样也就给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创造了条件。这有利于人们客观的、深入的探索文学的规律和较自由的进行文学批评。西汉以来,儒学独尊,文学只是经学的附庸。当时的作家是没有地位的。而魏晋以后,文学摆脱了经学的桎梏,越来越显示了自己的独立价值。人们对文学的观念也就越来越明晰、越来越自觉。文学创作的蓬勃发展,既刺激了文学理论的研究,也为全面而深刻的文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对象。汉代实行乡举里选,发展到后汉末期,品评人物的风气甚为流行。尤其是曹魏的“九品中正制”,更促进了这种风气的发展。这种风

3、气扩展到了对文学的品评,由“藏否人物”而及“诋诃文章,掎摭利病”,这也是文学理论批评、尤其是其中的作家论、风格论得到深入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并不仅仅是对当时文学创作的正面经验的总结,它也是与当时文坛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倾向作斗争的产物。刘勰自叙写《文心雕龙》的动机,是为了纠正南朝的“浮诡”、“讹滥”的文风;而钟嵘的《诗品》,也是直接针对当时诗歌创作中堆砌典故和刻意声律之风而作的。文学理论也和文学创作一样,不可能完全脱离时代,所以当时的文学批评者难免在不同程度上为强大的时尚所移。比如陆机《文赋》在阐述文

4、学的特征时着眼于外部的形式亦即词藻的华丽,与那时文学的浓厚的形式主义风气的影响分不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形上化、泛化,他的“六经皆文”的视角,也是梁代上层统治者“以翰墨为勋绩”和整个社会的文学过热的反映。曹丕和《典论‧论文》 1、曹丕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曹操之子。曹丕雅好文学,《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魏文帝集》十卷,后散佚。明人张溥辑为《魏文帝集》二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2、《典论‧论文》的贡献《典论》广论众事,非只谈文。全书亡佚,剩下《论文》这一篇。曹丕第一次把文学创作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

5、来加以全面的探讨。他从分析七子的创作特征出发,论述了对许多重要文学理论问题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他站在文学范畴的高度,讨论了多种文体和多位作家,并开始讨论文学的一般性原则,从而开创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典论‧论文》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人们文学意识的自觉。《典论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曹丕以七子为代表,指出作家的才能各有所偏,而通才是极少的。从文章的方面来看,不同文体有不同的创作特点。因此,对一个作家来说,往往只能擅长某一种文体的写作,很难做到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写得很好。“文

6、非一体,鲜能备善”。所以对文人来说,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也”。当时的建安七子因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而互不服气。曹丕批评了这种状况,指出他们的才能各有所偏。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在分析作家才能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

7、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曹丕说的四科八种文体的区别,是风格上的不同,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有的是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是从形式上说的。曹丕的“文”的概念大体上和汉代关于“文章”的概念一致,既包括诗赋等纯文学,也包括章表奏议等应用文章。曹丕指出诗赋的特点是“丽”,说明他看到了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其次,《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

8、论断。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曹丕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是对汉魏之交创作特征和新的文学思潮的理论概括,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