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

ID:39817932

大小:261.5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12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_第1页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_第2页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_第3页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_第4页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散文两篇赏析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读本一朵午荷鲁迅《秋夜》写作背景《秋夜》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当时北京的政治环境正如鲁迅所说:“实在黑暗的可以!”鲁迅在北京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及封建势力进行着韧性的战斗。他的内心是矛盾、痛苦、又压抑的,但是他具有顽强不倦的战斗精神,决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秋夜》正是作者与旧社会抗争到底的誓言。但受制于当时恶劣的环境,鲁迅只能采用一种隐晦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方法,把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富有朝气的斗士枣树的世界小青虫的形象枣树:沉默的斗士小粉红花:正在成长

2、进步的青年英勇秋夜整体感知鲁迅《秋夜》阅读练习一.看拼音,写汉字。Shǎn()眼sè()缩gǔ()惑xīng()红Zhī()子zhēngzhēng()瑟蛊猩栀丁丁见文中,此字打不出来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二.课文说明。三.自读练习。1.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哪些是憎恶的?景物枣树青

3、虫红花天空月亮恶鸟景物光明黑暗象征热爱象征憎恶2.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①是因为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②枣树、青虫和花红象征光明;天空、月亮和恶鸟象征黑暗。3.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呢?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4.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①“微

4、笑”是指反动军阀表现出的虚伪做作的微笑,显示其欺骗手段的高明而洋洋得意。②“繁霜”实指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极力摧残“园里的野花草”。5.指名朗读第4节,思考:(1)枣树有哪些特征?找出描绘枣树的句子。(2)为什么“只有创伤,其他一无所有”的枣树却欠伸得很“舒服”?(1)(略)自己在文中第4节勾画句子。(2)“一无所有”的枣树更便于战斗,因为折磨增强了他的毅力,摧残砥砺了他的斗志。(3)文中写枣树时用了三个“直刺”,其含义是否相同?前两个“直刺”表明了枣树的斗争对象,第三个“直刺”写出了枣树那种顽强和

5、坚忍不拔的战斗风格。(4)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枣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坚毅不屈的战士形象,是作者着力赞颂的对象。6.(1)小粉红花形象有哪些特征?一是小,二是在夜霜侵袭下瑟缩发抖,三是在做着春天的梦,梦见瘦小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蜂蝶纷飞的春会到来。小粉红花是被社会黑暗势力摧残凌虐的弱小者,处境悲惨,她希求同情,她对未来抱有希望,现出微笑,作者在这一形象上寄寓了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7.快速阅读(7-9)节,思考:(1)7节和9节中作者两次提到“夜半的笑声”这两种笑声是否

6、相同?第一次:蔑视的笑、胜利的笑,是示威与挑战。第二次:快意的笑、欢欣的笑,是对未来的神往。6.(2)小红花又是一种什么形象呢?“小粉红花”象征了那些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作者对其的感情是:同情。(2)小青虫形象有哪些特征?小青虫的主要特征是顽强地追逐光,由室外而室内而玻璃罩而撞进去遇到火。它也很小,遍身苍翠的可爱、可怜。它是热忱追求光明的英雄。(3)文末有“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具体指的是什么?具体指小青虫。(4)小青虫又象征了什么呢?作者对其态度是什么?象征: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进步青年。态度:a.批评

7、其乱撞,不讲策略的弱点。b.更敬佩其追求光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8.作为作者深深憎恶的“天空、月亮、恶鸟”等景物又有哪些特点?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呢?作者对其是什么态度?(1)天空:奇怪而高;月亮:圆满;恶鸟:夜游。(2)象征:阴险冷酷、丑恶狡猾的反动势力。(3)态度:鞭挞、抨击,憎恶。9.有人说: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那么本文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呢?本文的意境含蓄而隽永,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刻画形象,用“枣树”与“天空”这两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有深意的

8、画面,因而意境深远而又奇特,这种效果又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作用。10.本文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到底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文章呢?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把现实和幻想融为一体,确切真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格化的景物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寄托作者的爱憎情感,表现作者自身的战斗精神,运用象征手法的课文还有:《海燕》、《松树的风格》、《井冈翠竹》、《白杨礼赞》等。本文刻画的枣树形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