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

ID:39817989

大小:306.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7-12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_第1页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_第2页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_第3页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_第4页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第二讲鲁迅的生活与创作道路一、热忱的爱国主义者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起用的笔名,“鲁”取自母姓。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凌晨辞世于上海。鲁迅生平的几个要点生卒年代(1881年9月—1936年10月)主要经历: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对世态炎凉的深切感受)、与农村的联

2、系(对农民问题的观察)求学经历(接触进化论、弃医从文))辛亥革命中的经历(对辛亥革命的失望)爱国主义精神(非表面)其一,家庭的变故使鲁迅目睹旧社会的腐败,对上层社会产生了极端的憎恶;其二,鲁迅从小就与农民亲近,与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熟悉农民的生活,并同情他们的不幸;其三,鲁迅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大量阅读“非正统”的书籍,一方面使他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接受了文学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更激起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鲁迅的外婆家在安桥头村,他少年时经常随母到外婆家,并与安桥头的农民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先生的《社戏》一文就是以这段生活为素材写就的

3、。1898年,18岁的鲁迅,到异地去寻求新的出路鲁迅对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思考首先,鲁迅发现中国的封建势力十分顽固并且狡猾,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他们的打击却软弱无力;其次,鲁迅发现革命党人自身缺乏革命的彻底性,革命成功后很快就腐化倒退了;再次,鲁迅还发现革命党人不去发动群众,以致革命到来时群众对革命全无所知。日本留学革命民主主义者(非激进)“五四”前夕至大革命期间鲁迅在文化战线上反帝反封建的战斗业绩:第一,鲁迅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集中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时代精神,卓越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第二,鲁迅积极参加对封建复古派的思想

4、斗争,痛打新文化运动的“拦路虎”。(1919年与林纾为代表的“国粹派”,1921年与吴宓为代表的“学衡派”,1925年与以章士钊为代表的“甲寅派”等复古派别展开论争。20年代中期与胡适支持下的陈西滢、徐志摩、唐有壬等“现代评论派”展开论争。)第三,在爱国群众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中,鲁迅全力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斗争,捍卫新文化统一战线思想上的纯洁性。第四,鲁迅带领文学同仁和文学青年创办新文学杂志,组织新文学社团,扩大新文学的阵地,壮大了新文学的作家队伍。这样一种既坚持又怀疑的一种启蒙主义态度,这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非常少见的,这就是鲁迅的特点所在

5、。左翼文学的盟友(非盟主)鲁迅他确实参加了左联,在30年代他确实是一个左翼的知识分子,他的左翼立场是坚定的,所以他对左联是持支持态度的。1928年至1936年间鲁迅在文化战线上战斗业绩的几个方面:第一,鲁迅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参与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为“左联”的健康成长而不断对之纠偏反正;第二,鲁迅坚持文艺战线的思想斗争,为左翼文艺的发展扫清道路;第三,鲁迅继续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发展了“五四”文学的成果,成为左翼战斗文学的光辉典范;第四,鲁迅还致力于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和苏俄等国家的进步文学作品,为左翼文学的发展“窃得火来”,

6、提供借鉴;第五,鲁迅为壮大左翼作家队伍而继续热心扶植青年作家、艺术家;第六,鲁迅再次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自觉地加入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并为统一战线的建立,从理论上、组织上作出贡献。但鲁迅不是左翼的盟主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这一点,他和共产党有基本一致的立场。所以他认为,如果你为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利用我,我也可以接受。但是必须有个前提,就是你必须要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也就是说他和共产党的合作是有条件的,也就是他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他对这革命所可能导致的这样一个后果,他是看得非常严重的,他是持非常尖锐的一种批判地态度的。他理解的社会主义是一

7、个几万万人,几万万受压迫、受奴役的人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那么这样一个社会主义他是向往的,他是支持的。他说如果平等搞到极端,变成平均主义的话,平等变平均主义的话,他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问题。鲁迅十分关心左翼青年作家的成长,他将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叶紫的《丰收》编入特意为他们创设的“奴隶丛书”,并分别为之作序。此外,鲁迅还撰写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白莽作〈孩儿塔〉序》等。网络鲁迅——鲁迅研究网(http://www.luxun.top263.net))在线鲁迅(http://www.go3.163.com/ntes/luxu

8、n./)热爱鲁迅(http://www.luxun99.yeah.net)思想境界/鲁迅专题(http://www.yaguo.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