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

壮医药线点灸

ID:39826588

大小:8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12

壮医药线点灸_第1页
壮医药线点灸_第2页
壮医药线点灸_第3页
壮医药线点灸_第4页
壮医药线点灸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医药线点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陆川县中医院科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一、疗法定义:以壮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的直接灼灸在人体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医疗保健方法。二、基本原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使三气复归同步,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三、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据调查和临床验证,本法可以治疗临床各科100多种疾病,而对有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麻木不仁、瘙痒者,疗效较好。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酒精灯,火

2、柴,药线(事先放在药酒中浸泡)。【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耐心解释,消除患者顾虑,取得配合。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3.整线用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把浸泡过已松散的药线搓紧。4.持线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持线的一端,露出线头1-2厘米。5.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灯火上点燃,如有火苗必须扑灭,只需露出线头有圆珠状炭火星即可。6.施灸将有炭火星线端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的屈曲动作,拇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圆珠状炭火星线头直接点按于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一壮,一般每穴点灸1-3壮。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五、禁忌症1.

3、孕妇禁灸,尤其是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2.眼部禁灸;3.男生外生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4.点灸眼区及面部靠近眼睛的穴位嘱患者闭目,以免不慎火花飘入眼内引起烧伤;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6.各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白癜风等患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生葱、牛肉、马肉、母猪肉、海味、竹笋、韭菜、南瓜苗、公鸡、鲤鱼等发物;7、点灸面部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8.黑痣不作点灸,建议用药物或激光等作一次性彻底治疗。六、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一是明火,即有火焰;二是条火,即火焰熄灭后留下一条较长的药线炭火;三是珠火,即药线

4、一端有一颗炭火,呈圆珠状,四是径火,即珠火停留时间过久,逐渐变小,只有半边炭火星。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其他三种火候不宜施灸。若使用明火点灸,极易烧伤皮肤,出现水泡;使用条火施灸,很难对准穴位;使用径火施灸,药效和热量均不足,效果欠佳。因此,必须使用珠火点灸,以线端火星最旺时点灸良机,以留在穴位上的药线炭灰呈白色为效果最好。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掌握手法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手法,常规用中手法。如何区别轻手法和重手法呢?施灸时,火星接触穴位时间短,刺激量小者为轻手法,缓慢扣压,令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

5、即为重手法,介于两者之间为中手法。即:以快应轻,以慢应重。另外,在使用前将药线搓得更紧,令其缩小,然后进行点灸,就会得到请手法的效果;反之把两条药线搓在一起,使之变粗,然后用其进行点灸,自然会得到重手法的效果。3.注意告诉患者不要用手抓破所灸穴位,以免引起感染穴位点灸后,一般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续数天点灸之后,局部会出现一个非常浅表的灼伤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上述情况必须事先告诉患者,千万不要因为瘙痒或有灼伤而用手抓破,以免引起感染。万一不小心抓破也不要紧,注意保持清洁,或用75%酒精消毒一下即可,完全不必惊慌。4.注意嘱咐病人自觉配合治疗六、治疗疗程1.疗效长短急

6、性病宜短,慢性病疗程需要较长。如麦粒肿、感冒、伤食泄泻等,每天需要点灸1次,一般1-3天内即愈,而肿块性疾病,如脂肪瘤等,因其是慢性病,病程较长,需要分疗程给予治疗。2.疗程间隔时间视具体病种而定,比较顽固的慢性病,间隔时间宜短一点,一般2-3天为宜。如果间隔期间病情继续好转,称之为后效,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3.注意巩固疗效有些疾病治愈之后还有可能出现反复,应当注意巩固疗效。如顽固性痛经,可以多治3-5个周期,每月月经来潮前点灸4-5天,连续3-6个月,使其疗效更为巩固。七、治疗效果评价陆川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艾条灸疗法一、疗法定义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

7、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二、基本原理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三、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虚劳、疮疡久溃不愈等症。四、操作规程【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3.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1)温和灸:点燃艾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