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

ID:39829849

大小:307.1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12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_第1页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_第2页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_第3页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_第4页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主要介绍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一节体育锻炼卫生为了增进健康、保障安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应注意以下运动训练基本原则※:一、循序渐进二、系统性三、全面性四、个别对待怎样理解循序渐进?在体育运动中没有遵循这一原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举例说明怎样在实践中做到“循序渐进”教学?运动训练必须经常系统地进行,多次重复才能巩固运动技能,达到较高的训练水平。已巩固建立起来的各种条件反射也必须经常强化,否则就会消退。不仅如此

2、,有训练的运动员如果突然停止训练,还会引起停训综合征,影响身体健康。练习者骤然停训或明显减量训练可引起体内一些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紊乱,这种紊乱症状有的学者称为停训综合征。停训综合征的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可表现为情绪状态稳定性差;胸闷,气憋,心前区不适、隐痛,心律不齐(出现早搏)等;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为食欲下降、腹胀、胃部不适、便秘等;神经精神系统的常见症状为烦躁不安、头痛、乏力、易激怒、失眠、自主力失控等;个别练习者可出现神经性尿频、尿急、脱发、消瘦等症状。三、全面性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包括速度、

3、力量、耐力和灵敏等)对掌握和发挥技术有利,是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一般说来,一切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都有影响,但某项运动对某一素质常有更为突出的作用。全面训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良好影响,而且对预防运动损伤也起到重要作用。四、个别对待进行运动训练时,必须注意参加者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年龄、性别和心理状态等个人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对于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可进行较大运动负荷和较复杂的运动;体弱者,要特别注意逐渐增加运动负荷;患有某种慢性疾病者,更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体育

4、活动,进行全面身体训练。第二节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29页一、冷环境1、概念:冷环境一般指0℃以下或者更低的环境。2、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血管收缩,人懒惰,基础代谢变缓,工作质量降低,暴露的肢体易发生冻伤等。3、冷环境中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改善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提高耐寒能力,有利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进一步提高。4、冷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建议经常在冷环境中锻炼可以加速机体对寒冷的习服,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低温的刺激也会使机体发生损伤,这种损伤包括局部性损伤(或称冻伤)和全身性损伤※

5、(或称冻僵)。在冬季或在寒冷地区运动的人应该十分注意机体的保暖,运动前增加热身活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使机体做好抵御寒冷的准备。※对寒冷的适应,医学上称为“低温习服”,也叫“冷习服”,指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人对低温产生适应性,从而对机体产生良好的效应。首先,物质代谢得到加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糖原储备增多,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加快,这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独特的作用。其次,在“冷习服”的过程中,脂肪的分解、吸收、利用等均可得到加强。实验证明:冷环境对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三是,蛋白

6、质在冷环境中得到加强,随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也得到改善,从而增强了机体的自控能力。最后在冷习服的过程中,血管弹性增强,血液流量增多,从而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加强了心机功能,有时使外周血管反复收缩的程度逐渐减弱,舒张反应加快因而冻疮发病率可明显降低。二、热环境1、概念:热环境一般指32℃以上或者温度更高的环境。2、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的基础体温不变,出汗,基础代谢加快,情绪烦躁。3、热环境运动中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提高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4、人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建

7、议在高气温、热辐射、高湿度的环境条件下长时间剧烈运动(如超长距离跑或马拉松),会由于体表散热效率低而形成体内淤热,容易发生热疾患※。热疾患:由于环境或代谢热负荷,使机体的中心体温提高,而热调节机制不能代偿时,发生的一系列症状。热疾患可能包括从热痉挛、脱水到热衰竭和危及生命的中暑等各种严重程度不同、表现不同的症状。为避免运动性热疾患的发生,在夏季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尽量选择在早上和傍晚较凉爽的时候进行,并注意适当饮水和休息。※三、温度对人体的影响当温度低于4℃或者高于32℃时,人的工作能力就下降;温度

8、在11℃~25℃之间时,进行体力劳动效率最高;脑力劳动的最佳温度是5℃、20℃、25℃。当温度高于40℃时,无论哪种工作质量都大幅度降低。四、高原环境1、环境特点高原环境具有低压、低氧、寒冷、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等特点。空气中氧气的密度或氧分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一般在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人体由于缺氧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症状,海拔3000~4000m以上缺氧症状就表现的更加明显;海拔4000~5000m以上则必须供氧才能保障安全;海拔7000~8000m如果不供氧,大部分人将出现异常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