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ID:39830800

大小:4.24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2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_第1页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_第2页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_第3页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_第4页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文化概述时间划分:1600—1750年,从第一部歌剧诞生开始到巴赫去世为止含义:“巴罗克”一词源自葡萄牙文,意为不规则的珍珠。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音乐风格特点: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向主调音乐转型的时期。风格特征表现在通奏低音、协奏风格、即兴处理、情感因素等。歌剧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歌剧的含义和起源含义: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

2、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去以及舞蹈等。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中世纪时期一些音乐形式为歌剧产生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弗罗伦萨。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及特征佛罗伦萨歌剧: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597年上演),第一部保存完整的歌剧《尤里底茜》(1600年上演)罗马歌剧:代表人物卡瓦来里,作品:《灵魂与肉体的体现》威尼斯歌剧:代表人物:蒙特威尔第(牧歌的集大成者)

3、,作品《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了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歌剧院,使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那不勒斯歌剧:始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定型为正歌剧。常以虚构的历史或英雄事迹为题材,由于对美声的追求,使“阉人”歌手盛行。绘于1640年的蒙特威尔第肖像。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只唱不演的“清唱”形式,没有布景、动作表演,与康塔塔的区别是:篇幅较大,有较鲜明的戏剧结构和情节,更富史诗性和戏剧性。清唱剧形成于16世纪末。1600年在罗马演出的卡瓦列里的

4、《灵魂和肉体的表白》,是历史上的第一部清唱剧。经典作品:亨德尔《弥赛亚》,海顿《创世纪》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1600年诞生于意大利,与清唱剧平行发展。受难乐:受难乐是根据《新约圣经》中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写成的一种清唱剧,产生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的新教中得到发展,巴赫使受难乐达到最高境界,著名作品有《马太受难曲》等乐器与器乐的发展巴罗克时期的主要乐器:键盘乐器:古钢琴、大键琴、管风琴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管乐器:双簧管、低音管、

5、长笛较常见;铜管乐器中的法国号、小号、长号唱出现在大型的合奏中,但在独奏中较少见。打击乐器:常用定音鼓器乐的发展巴罗克时期,器乐从对声乐作品的依恋中彻底解放出来,与声乐并行发展,特别是到了巴罗克晚期,器乐的创作几乎已经处于主导地位了。博洛尼亚乐派:波罗尼亚是意大利北方的一个城市,1450年,在教皇的批准下,博洛尼亚建立了第一所音乐学院,吸引了很多优秀的音乐家前来创作和演奏,著名的博洛尼亚乐派由此诞生。管风琴音乐:17世纪管风琴音乐最发达的地方是德国,大部分著名的管风琴作曲家都集中德国中北部地区。管风琴音乐的独奏体裁主要有托塔卡、赋格等古钢琴音乐:分为拨弦古

6、钢琴(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体裁主要是托卡塔、前奏曲、主题与变奏、奏鸣曲等重要的器乐体裁协奏曲:协奏曲有竞赛,协同合作的意思,最早产生于17世纪末,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器乐形式。类型:大协奏曲(最伟大的作品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乐队协奏曲或协奏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其他体裁:托塔卡、赋格曲、前奏曲、组曲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作家一、亨德尔(Handel,1685-1759)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手稿亨德尔肖像亨德尔唱诗班(绘于1713年)就像马克思曾讲的:“克伦威

7、尔和英国人在自己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运用了旧约圣经中的语言、感情和理想。”亨德尔因其清唱剧及其圣经题材,符合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情绪和要求,由此成为他们寄托情感的审美意象。亨德尔的清唱剧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中的亨德尔雕像。1785年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亨德尔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以其宏大的气势、优美的宣叙调和流畅舒展的咏叹调,成为在世界上受到最广泛喜爱的作品,也成为他的清唱剧的代表作。亨德尔创作的清唱剧常被人提到的,有《以色列人在埃及》(1739)、《弥赛亚》(1742)、《犹大·麦克白》(1746)、《参孙》(1743-1745)等。

8、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弥赛亚》。这部作品用24天写成。亨德尔写完其中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