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ID:39831953

大小:232.9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12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_第1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_第2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_第3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_第4页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林木侵染性病害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轻者零星发病,重者则会造成大面积流行。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和控制方法,需要了解病原物的特性、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以及环境条件对二者的影响。第一节病原物的寄生性1.寄生性的定义和类型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的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能力。寄生物:从活的有机体上获得养分的生物。腐生物:从死的有机体或土壤腐殖质中获得养分的生物。林木病原生物按寄生性的强弱划分为四种类型:(1)专性寄生(纯寄生)。这类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进行生长发育

2、。很难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林木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属于专性寄生物。(2)强寄生(兼性腐生)。以寄生方式为主,兼具腐生能力。如疫霉菌、外子囊菌、外担子菌和黑粉菌,都属于这一类型。(3)弱寄生(兼性寄生)。以腐生生活为主,兼营寄生生活。这部分生物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如引起树干腐烂的板栗疫病菌、杨树黑腐皮壳菌,以及引起苗木猝倒病的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均属此类型。(4)纯腐生。只能在各种死的有机体上生长,不能侵害活的林木,专营腐生生活。多数木材腐朽菌属于这一类型。2.寄生性的专化病原物对寄主植物都具

3、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有的可以危害不同科的植物,有的却只能危害某一种或品种的植物。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或品种具有一定选择性的现象,称为寄生性的专化。表示专化程度的有下列三类:(1)寄主范围病原生物所能寄生的植物种的范围,称寄主范围。不同的寄生物,其寄主范围差别很大。如腐霉菌、丝核菌和镰刀菌可寄生在多种亲缘关系很远的植物上。而桃缩叶病菌只能危害桃树,不能危害同一属的李和杏。对病原物寄主范围的研究,是采用轮作防病和清除野生寄主的理论基础。(2)转主寄生有些锈菌必须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称为转主寄生。如梨桧

4、锈病菌(Gymnsporangiumharaeanum),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产生在梨树上,而冬孢子和担孢子则产生在桧柏上。(3)专化型和生理小种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对寄主植物的科、属和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如槲寄生(Viscumalbum)可划分为三个专化型:阔叶树槲寄生(V.albumf.sp.mali),冷杉槲寄生(V.albumf.sp.abieties),松槲寄生(V.albumf.sp.pini)。生理小种:病原物种内或专化型内对寄主植物的品种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如青枯假单胞杆菌(R.solanacearum),具有三个生理

5、小种。1号小种:侵染茄科植物,如番茄、烟草、马铃薯、茄子,还可以危害桉树、木麻黄和油橄榄;2号小种:危害香蕉;3号小种:危害马铃薯。所有属于1号小种的菌株都能侵染茄子,所以利用香蕉和茄子可以作为区别小种的鉴别寄主。了解病原物的寄生性和专化性对病害防治的意义:对于寄生性和专化性较弱的病原物,对林木应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抵御病原物侵害;对于寄生性和专化性较强的病原物,选育抗病树种则是根本的防治措施。第二节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能力。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病菌分泌的各种酶(纤维素

6、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质素酶等)降解寄主的细胞和组织;2.植物病原菌可产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刺激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形成肿瘤和丛枝等畸形症状;3.病菌可产生毒素毒害寄主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病原物对寄主的依赖程度,后者则指对寄主的破坏性。寄生性与致病性存在三种关系;寄生性强,致病性强,如霜霉菌和锈菌。寄生性强,致病性弱,如林木白粉病菌。寄生性弱,致病性强,如苗木猝倒病菌、枝干腐烂病菌。第三节林木的抗病性1.林木抗病性的类型抗病性:林木抵抗病原物侵害的能力。可分为如下类型:(1)免疫。林木对病原

7、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感病或观察不到任何可见症状;(2)高抗。病原物侵入后,林木只表现轻微的症状,对林木收获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甚微;(3)中抗。林木遭受病原物侵害后,病情发展缓慢,发病程度较轻,引起少量的损失;(4)低抗(感病)。林木受害后,病情发展较快,部分林木甚至死亡,损失较大,这种现象称为低抗或感病。2.林木抗病的机制(1)林木叶和果表面的角质层、枝干的木栓层对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起重要作用;(2)林木体内的抗生物质,如单宁、生物碱和酚类,对病菌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3)植物保卫素,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后体内产生的能够限制或

8、杀死病原物的物质。第四节病害的侵染过程林木病害的发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开始,到寄主表现肉眼可见的症状的过程,称为病害的侵染过程,又叫病程。它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一)侵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