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

ID:39839930

大小:982.6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12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_第1页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_第2页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_第3页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_第4页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民素养与终身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課 教育、公民素養與終身學習課前引言美國心理學家華特生(J.B.Watson,1878-1958)曾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孩子,不論他們祖先的智慧、品性、職業、和種族是什麼,在我的特別環境裡教養他們,我可以保證使他們成為任何專門人才醫師、律師、畫家、企業家、……,也可以使他們成為乞丐、盜賊……。」教育有這麼大的功能嗎?教育與我們個人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教育對公民社會的營造有何貢獻?我們可以透過哪些管道來接受教育?我們對教育應該抱持何種觀念與態度?從國小一年級新生報到的那一天開始,至今,你已經在學校接受教育有十餘年的時間了,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什麼是教

2、育?」「人為什麼要受教育?」「教育對我的影響是什麼?」一般人常常將教育與學校畫上等號,以為只要到學校上學,就是受教育。其實,教育的範圍很廣泛,並不侷限於學校的圍牆內;教育的管道很多元,只要有意願,處處是學校。處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為落實社會理想,教育的重要任務便在於培養公民素養,本課將特別對此做介紹。最後,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終身學習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期待你讀完本課,能善用多元的教育管道與教育機會,為自己帶來源源不絕的內在財富!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一)教育的意義1.說文解字:教是指「上所施,下所效也。」;而育則 是「養子使作善也。」 2.中國傳統

3、的「教育」觀念,指長者對於下一代有形、 無形的教導,其中又以品德的陶冶為要。 3.就教育的英文字義言,Education含有「引出」的意 思。即教育是以引導或啟發的方式,使我們的身心得 到發展。 4.廣義的教育是指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中,經由無固定的 場所、組織、時間與方式,接受具有正面或良善功能 與價值的教育內容。 5.狹義的教育則指有組織的、有計畫的、有一定形式的 教育設施與活動。Shutterstock©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蘇格拉底──古代西方的哲人教育家蘇格拉底喜歡採用「對話」(dialogue)的方式啟迪學生。他常常提出問題(例如什麼是正義?法律能

4、代表正義嗎?),但不提出解答。當對方提出回答後,他就針對對方的答案再提出詰問,指出對方答案的不足。透過這個來回的方式,去非而得是,以尋求事情的「真相」。蘇格拉底有許多學生,其中最知名者為柏拉圖。Shutterstock©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二)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社會功能 (1)幫助個人社會化 (2)促進社會流動 (3)導引社會變遷教育是影響個人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之一。2.教育的文化功能 (1)保存文化 (2)傳遞文化 (3)創新文化透過教育達到傳遞文化的功能。意念圖庫©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3.教育的政治功能 (1)培養國民的國家意識 (2)培養政

5、治領導人才 (3)增進個人民主意識 (4)維護世界和平透過教育歷程學習民主的價值與內涵,培養國民的民主政治意識。一、教育的意義與功能4.教育的經濟功能 (1)傳授經濟生活所需的知能 (2)帶動經濟成長 (3)適應經濟結構教育是維繫經濟制度的力量,藉由教育能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Dreamstime©二、教育與個人發展(一)教育與自我發展1.教育與潛能開發 (1)人生來具有潛能,然有賴教育開發與引導,始有 發展的可能性。 (2)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賈德納(HowardGardner)研究 發現,人類具有多元智慧(multiplentelligenc

6、e), 即語言語文、邏輯數學、身體動覺、音樂韻律、 視覺空間、自然探索、人際和內省等智慧。 (3)接受學校中的各科課程,其目的就是透過教育歷 程,增進自我瞭解,發展個人隱而未顯的潛能。Shutterstock©二、教育與個人發展2.教育與學習成長 教育就是以有組織、有計畫的設計環境,以使我 們獲得較多的和較有組織的經驗,以獲得學習與 成長。所以,教育就是學習成長的歷程。 3.教育與人格陶冶 (1)陶冶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首要目的。例如周代, 以鄉三物教萬民,陶冶其人格氣質;古希臘教育 則透過音樂、詩歌、戲劇、演說、科學及體育等 課程,使學生的身心達到真、

7、善、美的境界。 (2)培養個人成熟的人格特質與高尚的道德品格,是 教育的重要目的。二、教育與個人發展4.教育與生活準備 (1)英國哲學家斯賓塞主張教育的目的在為完滿生活 做準備。 (2)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張,也 就是要實施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的教育,即強 調知識必須實用於生活中。 (3)1971年,美國教育部部長馬蘭提出生涯教育 (careereducation),主張教育的目的除知識外, 應該使學生兼備就業的技能,成為社會上具有生 產力的一員。二、教育與個人發展5.教育與社會適應 (1)人類出生時並無社會能力,應該接受教育,並參

8、與社會活動,塑造社會化人格,以培養個人適應 社會的能力。 (2)我們在求學階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