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

ID:39842363

大小:228.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12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_第1页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_第2页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_第3页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_第4页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技术(下)8用户接入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用户接入网1.1接入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随着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用户对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个人化,通信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通信市场的日益开放,整个电信网的发展演变呈现了一些新的态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核心网正向超高速和大容量的方向发展,速率高达800Gb/t(80X10Gb/s)波分复用系统已投入使用;用户驻地方面,楼院综合布线系统和家庭综合布线,智能化大楼正方兴未艾.唯独接入网因其建设的复杂性以及接入技术的众多选择性使得其发展显得扑朔迷离,把握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的最新趋势对已进入转型期的我国接入网建设至关重要.18.1接入网概述8.1.1接入网

2、的引入当前的通信网还是以传统的电信网为基础,对应不同用户的多条用户环路组成树状结构的本地用户网端局交接箱分线盒用户用户馈线(主干电缆)配线引入线典型的用户环路结构(本地用户网)2接入网的产生:由于受传输损耗、带宽和噪声等的影响,传统的用户环路结构已不能适应网络发展和用户业务的需要(数字化,宽带化,灵活可靠,易于管理)接入网被称为电信网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网发展缓慢直接影响了电信网提供业务的容量、质量、速度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制约全网发展的瓶颈所在。接入网的发展趋势:数字化、IP化和宽带化。一些新技术的引入使得用户环路开始表现出交叉连接、复用、传输和管理等网络特征。因此,ITU-T正

3、式提出了用户接入网(AN)的概念。38.1.2接入网的定义与定界用户驻地网(CPN)指用户终端到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所包含的机线设备,是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核心网包含了交换网和传输网的功能。接入网包含了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所有设备与线路,主要完成交叉连接、复用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包括交换功能。CPN接入网核心网接入网CPNUNISNIUNISNITMNQ3Q3Q34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和传输设施)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维护管理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接入网

4、作为一种公共设施,应能够支持多种不同的业务类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要求,也就是接入网应成为全业务网。接入网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位于接入网的用户侧。业务节点接口:AN和SN之间的接口,位于接入网的业务侧,SNI是由交换机的用户接口演变而来的,分为模拟接口(Z接口)和数字接口(V接口)两大类。维护管理接口:电信管理网(TMN)与电信网各部分相连的标准接口是Q3接口。5接入网的特点与核心网相比,接入网主要具备以下特点:具备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一般不含交换功能。接入业务种类多,业务量密度低。网径大小不一,成本与用户有关。线路施工难度大,设备运行环境恶劣。网

5、络拓扑结构多样,组网能力强大。68.1.3接入网的传输技术及分类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技术数字线对增容高速率数字用户线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甚高速数字用户线光纤接入技术光纤到路边光纤到楼光纤到家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微波一点多址直播卫星固定蜂窝固定无绳甚小型天线地球站多点多路分配业务本地多点分配业务移动接入技术蜂窝移动通信无绳电话集群调度综合接入网FTTC+HFC有线+无线7铜线接入技术普通用户线(电话线)是双绞铜线对,为传送话音模拟信号而设计,要想在双绞铜线对上提供宽带数字化接入,必须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用户线对数字信号线路编码及二线双工数字传输的支持功能,

6、达到提高传输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目的,这就是铜线接入技术。铜线接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保护既有投资,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双绞铜线对的传输能力。目前对铜线接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速率较高的各种数字用户线(xDSL)技术上。8xDSL技术xDSL技术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回波抵消技术和高效的编码调制技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双绞铜线对的传输能力,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综合业务接入方式。其中x表示A/H/V/RA/S等多种不同的数据调制实现方式。9HDSLHDSL(高比特数字用户线技术)在传输上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均衡技术和回波抵消技术,以消除线路中的近端串音、脉冲噪声和因阻抗不

7、匹配而引起的回声,从而能够在两对或三对现有的双绞线对上实现2Mbit/s或1.55Mbit/s(E1或T1)的全双工数字传输业务,传输距离可达到3~5km。10HDSL关键技术:HDSL利用2B1Q或CAP编码技术来提高调制效率,使线路上的码元速率降低.第1位(符号位)第2位(幅度位)码元相对值10+311+101-100-3表2B1Q码编码规则CAP编码:采用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方式,属于带通型传输码,它的同相分量和相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