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

ID:39843509

大小:412.6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2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1页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2页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3页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4页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理论与临床应用题外的话成书(成熟)——早熔理论、临床于一炉理论原则——贯通中医学理、法、方、药、临床各科(一)《内经》的经典地位——魁中医学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内经》为之魁,当之无愧!(二)《内经》的经典作用——理论原则1.创建中医学的理论框架:⑴医学模式——形-神-环境(整体观),比西医先进时间早,内容健全。⑵论理方法(工具)——精气论、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密切结合的学术特色。⑶科学先进的理论核心——藏象学说解剖脏器在时间、空间中,立体的认识其生命机能。⑷以人为本的诊治特点—

2、—辨证论治在时间、空间中,立体的认识疾病现象,论证治疗规律(创立治疗原则、法则和方法)。题外的话(5)积极主动的养生防病论——“却老全形”、“治未病”①养生以“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从容人事,以明经道”为指导思想;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精神内守”为原则;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为法则。以“形与神俱”,“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作目标。②“治未病”,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主;以“早遏其路”防止疾病传变为辅。题外的话(二)《内经》的经典作用——理论原则2.示范应用(二)《

3、内经》的经典作用——理论原则⑴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略)⑵辨证论治①经络辨证——《灵枢·经脉》、《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厥论》②六经辨证——《素问·热论》③脏腑辨证——《素问·咳论》、《素问·风论》、《痹论》、《痿论》等④气血津液辨证——《灵枢·决气》⑤六淫辨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辨证论治体系源于《内经》,发展完善于《伤寒杂病论》。题外的话(三)《内经》理论的意义1.历史意义(1)创建中医学: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没有《内经》就没有中医学。(2)发展中医学:《针灸甲乙经》、《脉经》、《伤寒杂病论》……金元四大家……明清医家

4、的成就可以说皆源于《内经》。2.现实意义现代研究均未突破《内经》理论范畴;可以预见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仍要以《内经》理论作研究素材。《内经》中尚有许多今人、现代科学的不解之谜题外的话3.未来意义——神秘的《内经》《内经》涉及的理论原则中,有些是现代科学尚不能认识的:经络学说;脉象理论;药食的气味、归经;组方原则的君臣佐使等等。2004年的诺贝尔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科学家,评委在评奖说明中表示:将此奖授予他们的原因是表彰他们在人类嗅觉这一千古奥秘方面做出了贡献。目前有人提出,借出美国两位科学家发现的嗅觉系统的一般性原则,似乎也可以应用到其他感觉系统。他山之

5、石,确实常常可以攻玉……气味和中医学有千丝万缕的(诊断方法、治疗等)联系,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治未病”的思想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而且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是积极的、主动的。(三)《内经》理论的意义题外的话既是原则,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普适性;针对性不强。因此,不能要求《内经》理论与现代临床病证一一对应。二.关于《内经》理论的应用(一)《内经》理论是原则古今异轨,病名有变化。如:“劳风”、“疠风”、“肠覃”、“石瘕”、“煎厥”、“薄厥”、“尸厥”“肠澼”……现代虽无此名,绝对有其病。古今异轨,古今之人对疾病认识相似。如:疟病、真心痛、疝病、痔、脱痈、痤

6、、痱、鼻渊……(二)时代不同变化难免关于《内经》理论的应用要想运用《内经》理论,首先要在大脑中储存丰富的《内经》理论。就象计算机要有储存信息一样,否则,不管怎样敲击键盘,也不会有反馈信息输出。所以,该背诵的就背诵,不可商量。(三)欲用先记关于《内经》理论的应用“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是“调整阴阳”治则的具体应用,而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是治疗阴虚、阳虚的方法,并与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混为一谈。作为治疗原则,应该是虚证、实证皆可用,不能只

7、用于虚证。对“治病求本”的认识也值得探讨。此乃治疗的指导思想(《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多年来一直作治疗原则的内容),是根据发病原理提出的。根据《内经》的发病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中医基础理论》提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邪气亢盛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欲知“本”为何,必知“病”是什么。古人所以有那么多的观点,关键是对“病”的认识不同。(四)正确理解和应用

8、关于《内经》理论的应用1.《素问·热论》:多食则遗,食肉则复。2.体质学说的作用:《灵枢·寿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