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

ID:39844235

大小:823.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12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_第1页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_第2页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_第3页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_第4页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影响评价04环境科学A班劳搌华、曾建军、钟燕娌、谢惠如一、重金属污染简介二、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三、研究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意义四、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概述五、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调查及其生态影响评价六、重金属的治理对策重金属污染: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有45种之多,人们熟悉的有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不过,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砷等和具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钴、镍、锡等。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即使排出的浓度很小

2、,也可能造成污染甚至很大的危害,像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就是由汞污染和镉污染造成的公害病。重金属对生物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水中重金属的形态,而不是取决于重金属的总浓度.各种络合物,沉淀物及吸附物的毒性小于溶解在水中的金属离子的毒性.许多研究工作都证实了被有机配位体螯合的铜是无毒的,铜的毒性随着被螯合的程度而下降,即铜的毒性是由铜的无机态所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形态影响因素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1水解作用2沉淀溶解平衡3氧化还原作用4络合解离平衡5吸附解吸作用6某些重金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吸附解吸作用重金属进

3、入水体后,绝大部分会马上被水中的悬浮物和沉积物吸附.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物,如黏土矿物,水合氧化物等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腐殖质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是天然水体中存在的主要胶体物质.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表面能和带电荷,能够强烈递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对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迁移有重大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存在形态可交换离子态:指在黏土矿物及其他成分上的重金属离子,水相中重金属的组成和浓度变化主要受这部分重金属吸附和解吸过程的影响.这种形态对水环境变化最敏感.与碳酸盐结合态:是指与颗粒物中碳酸盐结合在一起或碳酸盐沉淀结合的重金属,这

4、部分重金属对PH值变化最为敏感,在酸性条件下易溶解释放.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是以铁锰结核或凝结物形式存在颗粒上,也有的呈胶膜状覆盖在颗粒上,这部分重金属在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时容易释放出来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指重金属以不同形态进入有机质中,同有机质发生螯合作用而形成螯合态盐类或硫化物,比较稳定,不易被生物所吸收利用碎屑矿物态:也叫残渣态,指在黏土矿物等晶格里的重金属,不能被生物吸收,是生物无法利用的部分.珠江口是我国三大河口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幼鱼幼虾的繁殖保护区,也是多种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白海豚,江豚,黄唇鱼等的栖息地和重要增养殖

5、水域。近1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使珠江口水域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污染状况加剧。对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其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为在受重金属污染的体系中,水相中的重金属含量甚微,即使接近污染物排放口,水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不高。而且随机性大,其含量分布常因排放状况与水动力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由于累积作用往往比相应水相中的含量要高,且表现出较强分布规律。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可以判断研究区受污染的程度;研究重金属的含量的水平分布可以追踪其污染源,了解其扩散范围研究沉积

6、物重金属在柱状样不同层位的含量分布,可了解所研究区域重金属的污染历史,把柱状样重金属含量与未污染区背景值进行对照,则可反映出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对所研究区域重金属的输送量的变化情况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可以了解重金属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害性时间上:8月的重金属含量高于5月的含量,这种季节性差异,可能跟珠江口水体盐度,潮流,河水径流等因素有关,受径流,潮汐流,河海水混合等过程的影响.地形上:通过研究得出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Cr,Cu,Cd得含量分布特点呈现由西北渐向东南递减得分布趋势.周边沿岸大于中心,因为受到陆源

7、污染物得影响.西岸大于东岸,因为东岸受到弱潮流得影响,而且西岸由河流携带入海的陆源污染物在河口弯西侧形成最好的沉积环境,主要的表层沉积物是粉砂质黏土沉积,细粒径沉积物吸附力较强.重金属在生物里面的分布状况.底栖生物体中重金属残毒量呈现出以下规律性,鱼类和软体动物:Pb>As>Cd>Hg;甲壳动物:As>Cd>Pb>Hg。不同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同一种生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鱼类:Pb>Hg>As>Cd;甲壳动物:Cd>Hg>As>Pb;软体动物:Pb>Cd>Hg>As。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体内Cd和Pb

8、存在的严重积累问题。底栖生物重金属残毒质量评价表明,珠江口底栖生物均未受到重金属污染。这里我们具体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在1997年6-7月做的研究项目为例。1.采样和分析测定利用无扰动重力采样器在珠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