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ID:39845762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3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1页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2页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3页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4页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内部资料领导参阅第20期(总第291期)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  二O一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以科技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赵志耘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对经济增长逻辑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旨在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更高台阶,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一)对经济增长逻辑的认识不断深入到底是“需求创造供给”,还是“供给创造需求”?这个问题,已经在经济学界争论了数十年了。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增长

2、逻辑,代表着不同的政策取向,甚至是两种不同的体制与信仰。10“需求学派”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认为需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有需求才会继之有生产活动来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出,需求能创造出自己的供给。对于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需求学派”认为主要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学派”主张在经济衰退时,应当由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等)和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量化宽松等)来刺激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居民收入会增加,进而消费也将增加,从而拉动总需求,使供给增加,实现经济增长。“供给学派”以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为代表,

3、认为在自由市场中,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对于经济运行中的衰退、危机,产品供求失衡,“供给学派”给出的原因是“生产者错误”,也就是生产者生产了错误的商品集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先前错误的刺激政策使然。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强调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强调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在“供给学派”看来,在更综合、更本质的层面上讲,经济发展的停滞其实不是因为需求不足,而是由于供给(包括生产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不足引起的。因此,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10无论是主张自由

4、放任的古典主义,还是信奉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都在近代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得到了实践,也都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尽管人类的需求当然是经济增长源动力(内在动力),但这个动力要转化为经济增长还需要供给这个发动机(实现手段)。经济发展的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的手段。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将人类推进到了蒸汽时代,电力的应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历史发展已经一再证明,正是科技创新一次次带来的难以想象的供给

5、能力现实地决定着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因此,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企业的创造力,比通过需求侧刺激更有利于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二)发达国家供给侧改革的经验供给侧也就是生产侧,总供给可用生产函数来表示,产量由生产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其中,要素投入是指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量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生产要素质的提升,包括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生产组织方式改善等。各国经验都表明,要素投入在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它的支撑力和对发展的贡献,但其后却要转向衰减。当前中

6、经济面临的需求侧刺激乏力,供给侧低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个案。上世纪80至90年代,许多国家及经济体尝试以供给侧改革摆脱危机或经济滞涨。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率高达13.5%、失业率达7.2%,而经济增长率仅-0.2%,深陷“滞胀”泥淖。此外,在经历过1933年罗斯福新政和1967年约翰逊伟大计划后,美国积累下了巨额财政赤字,且资源严重向政府主导的投资倾斜,对民营资本产生挤出效应,需求侧刺激已经不再有效。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奉行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的主张,主推减税,同时减少政府干预

7、,缩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供给。里根供给侧改革在短期促使经济回暖,通胀放缓,就业增加,且所有经济阶层的实际收入都有所提高;在长期带来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的持续增长,奠定了美国自1983年开始的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10同样是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实施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应对经济增长缓慢,却带来通胀高企,经济滞涨,失业率上升。1979年撒切尔入主唐宁街后转向供给侧改革,开始大规模推行私有化、放松管制、减税、收紧银根、削减福利开支等改革举措。虽然在改革初期,大量国有企业、传统企业倒闭,失业率曾一度攀升至两位数,但撒

8、切尔政府顶住压力,坚持推进改革,最终使经济成功转型,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经济触底反弹,失业率进入长期下降通道。德国在经历15年平均增速6.6%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后,于1965年开始增速换挡,但德国政府拒绝减速,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导致80年代初出现财政赤字高企、产业结构落后、对外贸易连续逆差等问题。1982年科尔当选德国总理后,开始采取“多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