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

ID:39850633

大小:575.1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3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_第1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_第2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_第3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_第4页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实验探究一什么是溶液?1四个烧杯中得到的液体属于哪一物质类别?2如果让你将这四个烧杯中的液体进一步分类,你还可以怎样分?为什么?3蔗糖、氯化钠固体为什么不见了?从微观的角度说说原因。4如果把上述3、4中液体分别倒入瓶中密封起来,外界环境条件不变,长时间放置,食盐、蔗糖会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5如果把上述4中的糖水分开我们大家一起来品尝,上部、中部、下部是否一样甜呢?4蔗糖水2静置后的油水混合物3食盐水1静置后的黄泥水混合物稳定性均一性多识一点水分子直径≈10-9m泥沙颗粒、植物油液滴直径≥10-6m在

2、重力或者浮力的作用下与水分离蔗糖分子、钠离子、氯离子直径≤10-9m与水分子大小相似,随水分子的运动而运动,重力和浮力可忽略不计牛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如下:水分:87.5%脂肪:3.5--4.2%蛋白质:2.8--3.4%乳糖:4.6-4.8%无机盐:0.7%左右牛奶到底是不是溶液?脂肪和蛋白质的颗粒直径大小大约在10-7m左右牛奶不是溶液![练习1]在农村,科技人员要用16%的食盐水选种,现配置了一大缸,为了谨慎起见,检验员要检查一下食盐水的质量分数是不是16%,请问他是否需要将这一大缸食盐水都检验?[练习2]判断

3、正误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2.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不需要,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反馈练习溶液食盐水碘酒硫酸铜溶液汽水酒精溶液溶质溶剂判断溶质、溶剂食盐碘硫酸铜二氧化碳酒精水水水水酒精实验探究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烧杯量筒玻璃棒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实验步骤:1测量水的温度,作好记录。2两只小烧杯内盛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分别向其中加入50ml相同温度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分别测量其温度并作好记录。友情提示:溶解物质在烧杯中进行,搅拌时使用玻璃棒。注意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现有氢氧化钠、硝酸铵两种物质,如何比较测量这两种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运用控制变量法!为什么物质在溶解时会产生温度的变化?物质扩散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或是从溶液中逸出,必须给物质足够的能量,就是物质吸热。物质水合作用与其过程相反,但道理相同,就是缩小分子之间的距离,物质要释放能量,也就是放热。每种物质在溶于水时都会同时发生扩散和水合作用。物质溶解时温度变化的微观原因实验探究三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的过程叫乳化作用。多识一点学以致用生活

5、小常识:衣服上不小心沾上了油污,可以用两种方法除去,一种是用洗洁精清洗,另外一种是涂上汽油,轻轻搓几下,油污就不见了。这两种去除油污的方法原理相同吗?溶液是生产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混合物!乳化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课堂小结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区分溶质、溶剂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溶液形成溶液的原因:微粒的运动溶解时温度变化的原因:微粒的扩散和水合物资溶解时伴随能量的变化: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氯化钠溶解没有明显变化……(控制变量法的使用)乳化作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溶液的意义……由生活走进化学微粒观能

6、量观科学探究的方法由化学走向社会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牛奶C.碘酒D.汽水2.组成溶液的溶质是()。A.只能是固体B.只能是液体C.只能是气体D.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3.一杯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是()。A.不相同的B.上面与下面不相同C.相同的D.以上都不可能反馈练习拓展延伸如右图所示,若向小试管中分别加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b液面升高了,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固体B.氯化钠固体C.硝酸铵晶体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