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

ID:39851656

大小:1.16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7-13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_第1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_第2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_第3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_第4页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要必修一基础考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修一重要考点复习 (二)1考点五: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考点五: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100029005000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考点五: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圈层说明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

2、这个高度作为大气圈的上界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三、水循环与水运动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相互补给相互转化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地球上的水海水运动洋流影响类型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水循环环节作用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陆地内循

3、环陆地与陆地之间蒸发、蒸腾、凝结降水等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洋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之间蒸发、凝结降水等水循环的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地表径流:南水北调,修建水库(如全流域综合调配)等下渗:坡度、植被降水:人工降雨等考点二:水循环的意义(1)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促使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3)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4)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考点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8”字形洋流系统8860030000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自东北印度洋海

4、区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自东冬季:自东自西影响举例气候①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②对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①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摩尔曼斯克成为不冻港与北大西洋暖流密切相关;②马达加斯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墨西哥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受流经当地的暖流影响显著;③北非撒哈拉沙漠直逼海岸、北美西南太平洋沿岸热带沙漠的形成受流经当地的寒流影响显著。海洋生物①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②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①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②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处;

5、③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④秘鲁渔场:上升流;⑤舟山渔场:台湾暖流与东海沿岸流交汇处。影响举例海洋污染①加快净化速度②扩大污染范围2002年11月“威望号”油轮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沉没,泄露大量石油。附近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使石油主要向北扩散。海洋航行顺流加速;逆流减速①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逆着北大西洋暖流,共花了37天,第二次航行,是顺着加那利寒流航行,只用了20天②郑和下西洋时冬季出发,夏季返回。abc若图中曲线为某海域海水等温线,a>b>c,AB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9~ll题。9、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

6、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太阳辐射C、土壤D、降水10、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土壤D降水11、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太阳辐射D、降水2010考试说明例808年全国文综2卷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交通运输聚落分布山地地形河流地貌堆积作用侵蚀作用火山褶皱山断块山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堆积搬运侵蚀风化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壳物质循环四、地表形态塑造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图7表示地壳循环模式,图中序号表示风化与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岩浆。读

7、图回答17~18题。17.图中有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是A.①B.②C.④D.⑤18.能反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成因的序号是A.①B.②C.④D.⑥考试说明选择题例9图:此题组提供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涉及到岩石之间的转换,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过程的再认与理解能力。ⅡⅢⅠ岩浆岩类沉积岩类变质岩类①②③④⑤⑥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

8、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