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ID:39854788

大小:249.41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7-13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第1页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第2页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第3页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第4页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制度的动态均衡分析框架制度均衡:制度需求与供给相等的状态。“在行为者的谈判力量及构成经济交换总体的一系列合约谈判给定时,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发现将资源用于再建立协约是有利可图的”。此时,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制度非均衡:制度需求与供给不相等的状态。通过增大或缩小同一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制度收益的状态。制度供给者有通过选择新制度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倾向。制度创新:制度从均衡向均衡的演进过程。外部利润与制度创新外部利润:现有制度与新的制度安排之间可能存在的利润差。外部利润来自四个方面:1,规模经

2、济。使得独有制和合伙制向现代公司制度(无限寿命与有限责任)创新。2,克服外部性。外部性内部化。3,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保险业使得投资水平增加。4,克服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如降低信息成本的创新可以社会总收入。技术路径依赖1985年保罗.大卫提出路径依赖问题:在两个技术的竞赛过程中,即使后来证明失败的技术方案比胜利的技术方案更优越,也不会放弃已经形成的技术路径。具有正反馈机制的随机非线性动态系统,“具有这样一种性质,如果它们在结构上未受扰乱,就不能摆脱过去事件的影响,而且它们没有一个在整个状态空间上连续的、有限

3、制的不变概率分布。换句话说,它们被吸入若干可能的吸引子(attractors)中的哪一个的邻域之中,……,从特征上说,取决于某些在这个过程的历史的较早时刻占优势的偶发和瞬时状态(aleatoryandtransientcondition)的持续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正反馈机制的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好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径也很难发生改变,即形成一种“不可逆的自我强化趋向”。1988年人口统计学家布雷恩.阿瑟提出路径依赖的自我加强机制。这一机制的四

4、个特征:1,均衡的不可预测性,报酬递增能够导致多种可能的结果(马歇尔的“多重均衡”),究竟哪种结果能被选中是不可预测的。2,可能的无效率。一种技术内含着比另一种失败的技术更好,只是由于在获取关联性时运气不佳。3,非遍历性。即过去的历史事件对目前及未来有影响,系统具有强烈的滞后效应;一旦达成一种解决方案就很难退出,形成锁闭(lock-in)。4,路径依赖性。小的事件和偶然情形的结果可能使解决方案一旦处于优势,它们就会导致一个特定的路径。沉没成本、学习效应、网络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造成的收益递增。录像机技术选择和核反

5、应堆技术选择技术路径的特征“有两种力量规范制度变迁的路线:一种是报酬递增,另一种是由复杂的交易费用所确定的不完全市场。”在非报酬递增和完全竞争的世界中,制度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报酬递减和市场竞争会使制度选择上的初始错误得到纠正。但是,在报酬递增条件下,制度则是重要的。制度初始建立的沉没成本很高,制度框架规定的机会集合会产生显著的组织学习效应,与其他组织的合约还会产生巨大的协作效应,正规制度的创立又会导致大量作为其延伸的非正式制度的形成,基于某一制度的合约处于支配地位还会使行动者形成对该制度的适应性预期。这种“制度矩

6、阵的相互依赖的构造会产生巨大的报酬递增”,而报酬递增又成为阻碍制度框架变革的保守力量。诺斯的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产生路径依赖的原因大规模地组织或固定成本,使得单位成本下降。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制度而产生的组织和一项正规规则的产生都会实现组织之间和规则之间的协调效应。适应性预期。减少持久下去的不确定性。对制度有益论的批判艾尔奇安:幸存下来的制度都是有益的制度,它们用于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诺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关键疑难问题是,如何解释历史变迁路径差异甚大的原因”是什么决定了历史上社会、政治或经济演进的不同模式?我

7、们如何解释那些经济绩效极差的社会还生存了相当长的时期?部族和群落所处资源不同,气候和环境不同,因此部族和群落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包括不同的语言、习惯、传统和禁忌。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三种路径依赖状态进入良性循环路径,经济走向持续增长进入无效路径,经济迅速走向衰退和停滞进入锁闭状态,要想摆脱困境十分不易中国漫长封建社会超稳定怪圈须暴力革命和外部压力才能打破日本80—90年代经济增长,因金融泡沫而停滞英国和美国领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如果初始的制度选择不正确,就会导致对低绩效制度的长期持续的路径依赖

8、,反之亦然。那么,不同社会制度下行动者的初始选择的差异又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在这个问题上,诺斯一方面强调偶然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将这种偶然性归结为意识形态或文化等非正规约束的差别。因为,"文化提供了一个以语言为基础的概念框架,用以破译与解释呈现到大脑中去的信息"。这就是说,不同的主观模式或文化,决定了初始选择的差别。初始选择的差别与制度报酬递增这一正反馈机制的结合,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