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

ID:39862991

大小:1.8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与原则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1.1施予式保护施予式保护,指国家(政府)出于加强民族认同和文化建设的目的,提供资金,并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民间,通过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散存于民间的传统文化(以歌谣、民间故事、戏曲为主)记录下来,并加以整理、出版,使之得以较为完整的保存。1.1.1从学理的层面施予式保护满足了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开展研究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就保护所收集的资料本身,通过出版等方式,也成为了学术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1.2从现实政治的层面通过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收集、整理,完成了对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现实论证,增强了民族的自我体认

2、和文化自豪感,达到了“民族团结”的预期目的。正因如此,在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施予式保护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模式。1.1.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施予式保护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距离《公约》的精神还有很大差距。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传承的文化遗产,其存在方式要求必须依赖于作为传承主体的人。而施予式保护过程中,文化工作者作为政府权力的代表,强势地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场所,虽然实现了对其的记录,但更多地却是对传承主体的漠视和淡化。1.2开发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开发式保护存在“文化开发”和“经济开发”两种形态。1.2.1文化开发首先,强调“改

3、造传统”;其次,强调“推陈出新”,摈弃民族民间文化固有的样式或内容,按照当前的需要进行“改写”,从而实现为政治服务的现实目的。1.2.2经济开发1.3发展式保护发展式保护,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无论是保护者或研究者,都应当尊重传承人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逻辑,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独立性,从而实现文化与人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1.3.1现实操作的策略尊重传承人的主体性和自主选择,可以有效地避免施予式保护中传承人缺位的现象,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原则2.1整体规划,系统保护的原则非物质文化遗

4、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对于庞大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说,没有统一规划的利用和保护。一方面我们的财力不允许,另一方面,会造成盲目开发和利用混乱的局面。因此,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系统保护的原则。2.1.1规划时要注意的几点:首先,要注重整体性。其次,要注重持久性。再次,要注意多样性。最后,要注意发展性。2.1.2必须抓紧做好这几项工作首先,尽快建立全国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库。其次,尽快制定整体保护规划。最后,尽快形成保护体系。2.2分步实施,长期坚持的原则中国作为一个幅面和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区域和民族内的政治经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内容复杂、覆盖面广、任务艰巨,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要在短期内完成或取得重大的突破都是很难的,因此,必须要有长抓不懈的思想和行动。2.2.1目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和实践中,“文化遗产”往往被“文物”所取代,“文物”保护被视为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一种客观必然,主张任其自生自灭。强调在现有经济条件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6、产的困难,认为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暇顾及,唯有等经济高度发达后,才具备保护条件等。2.2.2阶段性目标的另一层含义如果某个阶段性目标不是多余的、无效的,那么,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我们的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目标的积累来完成的。通过阶段性目标来逼近长远目标的做法是非常符合中国实际的一种选择,中国由于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地、各民族的发展很不平衡,分阶段目标表现了满足各个时期条件和社会需要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长期目标一定要层层纵向或按照不同领域横向分解,这些分解后的阶段性目标既是长期目标的规定,又是每一阶段保护工作的具体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实现途径。2.3注重发展

7、,相互促进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为保护而保护,必须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保护有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显著特点就是它必须依附于个体的人、群体或特定区域、空间而存在的,是一种“活态”文化,因此除了通过收集、整理、保存那些物质性的载体或通过记录、复制手段将其物质形态化以外,更重要的在于通过传承、教育等手段使之在人、群体、区域或社会中得到现实的延续和发展。2.3.1现实的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