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

ID:39871955

大小:30.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3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_第1页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_第2页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_第3页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_第4页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2003-11-2117:12:23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2003-11-2117:12:23耕作制度改革与农地可持续利用2003-11-2117:12:23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我国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加入WTO使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需要有更多的资源能源投入;要顺利完成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目标,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发展是硬道理。同时,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否则,我国的发展就有可能受到资源供给的制约,发展的成就也有可能因资源环境而大打折扣。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劳动生产的基础性物质条件,与劳动力一起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由于我国仍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土地资源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乃至对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过度地使用了土地资源,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地力下降、水土流失、可耕地面积减少等,危及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从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将农业科学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以现代科学技术

3、改造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使人民有一个土肥山青、绿水长流、江河安澜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增强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        现行耕作制度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传统农业是完全依赖有机质的封闭式循环,土地产出受到耕作层土壤中有机养分有限和作物生长发育受自然干扰的双重制约的,土地承载力不可能很高。随着人口继续增长和消费构成及水平的继续提高,传统农业越来越难以为继。为了摆脱所面临的困境,人类完成了将农业的封闭式循环拓展为从外部投入无机物质的开放式循环的技术创新,形成了便于优质载体吸收和转换的化肥、饲料以及有利于优质载体生长、发育的农药、塑料薄膜等,由此形成了

4、现代农业。20世纪,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现代农业旨在形成不断突破极限制约的生产能力。在农业技术还不能让人们为所欲为的时候,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就越来越显著。        1.土地资源减少、退化。建国50多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大量损失,近年来因各类建设优质耕地更是以每年约500万亩的速度递减,耕地质量退化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原来土地肥沃的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的东北黑土带,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黑土层逐年变薄。据统计,黑土带平均每年流失0.3~1厘米厚的黑土层,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价值5亿~10亿元人民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已从5%~8%

5、下降到1%~2%(理想值应当不小于3%),地力明显减退。此外,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2.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35万平方公里,50年来虽然逐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但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且还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为了生存而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形成“贫困—过度开发—资源生态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3.土地荒漠化。目前我国有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6、27.3%,其中沙化土地168万平方公里。从总体上看,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面积在扩大。虽然我国不断治理沙化土地,但由于人为活动的强度过大,实际上是治理1亩退化1.3亩。受沙漠化的影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危机加剧,河流断流和白色污染泛滥等诸多问题和影响。现在的农业生产和耕作方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现。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技术内容        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必须通过利用农业科技进步,走保护性利用之路,使我国

7、的农用土地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可生产近20亿吨秸秆,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既涉及广大农村千家万户,也涉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环境安全以及再生资源有效利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逐步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方面。        农作物秸秆数量大、分布广,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历史上,我国有利用秸秆的优良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