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

ID:39882451

大小:892.51 KB

页数:64页

时间:2019-07-14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_第1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_第2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_第3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_第4页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改革山东财经大学(筹)社会保障教研室刘玉安2011年9月本章重点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1.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理论依据1.1.1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1.1.2理论依据——国家干预主义、福利经济学理论、凯恩斯主义、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1.1.1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稳定和调节机制,是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1.劳动者风险的社

2、会化家庭→社会2.市场竞争者的生存需要优胜劣汰3.市场经济周期的劳动力供应失业4.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支付5.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1.1.2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 依据1.国家干预主义背景:19世纪末,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代表: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施穆勒、布伦坦诺(福利国家理论),英国费边主义者韦伯夫妇(社会救助),英国霍布斯主张:通过政府立法,实施一些社会福利政策,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对贫困人员进行生活救济,以缓和阶级矛盾。2.福利经济学理论背景:一战前后,英国经济衰退,工党(工人为主要成分)执政。代表: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主张:《福利经济学》——收入均等化——政府向富人征税补贴穷人——

3、保险与福利3.凯恩斯主义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代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刺激需求增长,扩大就业;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背景:二战前后代表:英国的贝弗里奇主张:提出社会保障计划(社会保险——基本需要;社会救济——特殊需要;自愿保险——较高需要)§1.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2.1萌芽阶段1.2.2产生发展阶段1.2.3全面发展阶段1.2.4改革调整阶段一、萌芽阶段(一)民间慈善事业原始救济(民间互助互济行为)——慈善事业——自上而下的恩赐——统治手段(

4、二)政府立法济贫国家的介入使救济行为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1.时代背景“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2.标志性事件英国分别在1601年和1834年颁布了新旧《济贫法》。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背景资料:旧《济贫法》与新《济贫法》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以往13个济贫法案的基础上,颁布了当时堪称最为完备的《济贫法》,史称旧《救贫法》。其主要内容有:贫民救济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亦设置监察人员;立法将贫民分为三类并规定相应的济贫办法:健壮贫民,做工自给,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法;对失依儿童,教区设有贫民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无工

5、作能力的老病残者,设救贫所(院)收容救济,并辅以院外救助。救济工作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助两种。规定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教区仅在贫民不能从其家人或亲戚那里获得救济时,方给予救助。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救助的对象仅限于在该区出生的人,或在该区居住满三年的人。这种以居住权利作为接受公共救助的条件,以及“亲属责任或家属责任”,至今仍是公共救济中争论的问题。此后,英国政府又相继通过了一些法规,对济贫法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新《济贫法》工业革命后,英国大规模使用机器,家庭手工业趋于没落,造成了大量无业流民。贫民数量的增多,济贫范围日益扩大,济贫费用激增,反对者日众。在这种情况下

6、,政府认为旧的济贫法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英国议会根据1817年和1832-1834年“《济贫法》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于19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ThePoorLawAmendmentActof1834),史称新《济贫法》。立法规定:济贫资金主要来源于各地区的地方税(原称济贫税),济贫事务仍由地方和教区共同负责。停止发放院外救济,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和贫民习艺所。该法取消了“斯皮纳姆兰制”的家内救济,改为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修正案还规定领取救济的贫民必须接受三个苛刻的条件:一是丧失个人尊严,接受救济被社会看作是一个污点,是不体面的;二是丧失个人自由,必

7、须禁闭在贫民习艺所里劳动;三是丧失政治自由,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但是,所内的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有人这样描述济贫院的基本情况:在砖铺的地面上到处是贫困的妇女以及满脸脏物到处乱爬的孩子,老年妇女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无法动弹,或围坐在火炉旁大声咳着,老年男子弓着背忙着活计,苟延残喘。政府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减少受救济的人口和济贫的支出。 可以说,这部新的法律不仅没有改善工人的生存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