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

ID:39883557

大小:1.53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14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_第1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_第2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_第3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_第4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冲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电刺激实验坐骨神经上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的未受刺激状态——静息状态静息电位的形成——(1)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细胞膜内的K+浓度较高(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10倍)静息电位的形成——(2)静息状态下的离子通道开闭静息状态下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静息电位的形成——(3)K+的电位平衡K+离子以“浓度差”为动力涌出细胞(易化扩散)膜内外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差”阻止K+继续涌出促使K+

2、外流的浓度差产生的动力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动力达到平衡动作电位的形成——(1)受阈上刺激时的离子通道开闭神经纤维受超过一定强度的刺激时K+通道关闭,Na+通道开放动作电位的形成——(2)去极化过程和反极化状态Na+离子以“浓度差”为动力涌入细胞(易化扩散)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差”阻止Na+涌入促使Na+内流的浓度差和阻止Na+内流的电位差达到平衡动作电位的形成——(3)复极化过程和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迅速关闭,K+通道再次打开K+因“浓度差”涌出细胞,直到细胞再次达到“外正内负”状态时因为电位差达

3、到平衡动作电位小结——(1)各阶段离子通道的开闭动作电位小结——(2)各阶段电位变化(动作电位)①⑥为极化状态②+③为去极化过程④为复极化过程⑤为超极化超极化状态和钠钾泵复极化结束后,已经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时扩散到了细胞内,一部分K+在复极化过程中扩散了到细胞外。此时细胞膜上Na+—K+泵被激活,将膜内的Na+泵出膜的同时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内,最终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受刺激部位和未受刺激部位在膜内外均有电位差并形成局部电流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纤维上刚发生

4、兴奋的区域有一段时间的不应期,无法马上激发新的动作电位,因此兴奋向两端传递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离体神经中间刺激——双向传递机体中的神经受到的刺激均来自树突端——单向传递——双向传递神经纤维不同区域在“某一时刻”的电位情况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突触)的结构突触的兴奋传递动作电位传递到神经末梢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电——化学——电突触的兴奋传递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离子通道)接受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去

5、极化抑制性神经递质——Cl—通道打开——突触后膜超极化——单向传递神经递质的作用终止回收型终止分解型终止动作电位在突触中的传递异常神经递质回收机制被破坏突触后膜连续兴奋神经递质接收机制被破坏突触后膜无法兴奋反射及结构基础——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也必须具备五个部分反射弧中的多种神经元反射弧中的信号传递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递方向辨别大脑分成结构和功能对称的左右两部分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中的言语区大脑皮层中的运动区用电刺激法观察到大脑皮层某些区域与躯体运动有密切关系;刺激这些区域能引起对侧一定部位肌肉的收缩

6、。这些区域称为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区运动区和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①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和感应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②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③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例如手和五指的代表区很大,几乎与整个下肢所占的区域同等大小。大脑皮层中功能区的特点体温调节的过程对寒冷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对炎热的调节仅有神经调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