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

ID:39893028

大小:2.11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7-14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_第1页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_第2页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_第3页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_第4页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的记忆—上海外滩点击换页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1一,黄浦江历史上太湖向上海方向泄水以吴淞江为主,到了明初,吴淞江中下游淤塞不畅,原黄浦江也潮水不通,以致农田深受其害,明成祖特委派户部尚书夏原吉,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江南治水。他到任后,征求地方人士的治水良策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后,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征用民工20万,先将太湖水经浏河导入长江,以减轻吴淞江上游来水压力,更重要的是将原黄浦江、范家浜、南跄浦口开通连成新的水道,使它与吴淞江合力将泥沙冲向长江,这样既解决了吴淞江水患,又由于这条新水道平直顺畅,大量太湖水涌入新水道,最终冲出了

2、江面开阔、水量又大的新黄浦江,成了主泄水道,反次为主了—新黄浦江的形成夏尚书功不可没,相反,那条吴淞江则因航道弯曲狭窄而退出了主角位置,好在上海并没有忘记它,原吴淞江的出口:吴淞口,并没有因此被改为“黄浦口”。2二,西方人的眼光黄浦江江深水宽,到了清嘉庆年间(1796年后),上海已经是一个“船舶如蚁,舳舻尾接,帆樯如栉”的重要港口了,相反在城北的吴淞江、黄浦江交汇处仍是坟场、纤道、江滩,连船也不敢去那里靠岸,但是它通江达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早已被英国人看中了。英国人根本不信鬼,更不理会当地人的耻笑,你看,那位璞鼎查爵士在签订“南京条约”后回上海时,就打定主意要将这块地

3、方搞到手,所以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上海后,就采用威胁、欺诈等等手段,先是将苏州河到洋泾浜(今延安东路)间的江面划作英国船只的“下锚之地”,继而将东到黄浦江,西到界路(今河南路)之间地区作为“英人的留居地”,英国人殖民上海的最初目标实现。这块被上海人称之为“外滩”的滩地,从此开始了按西方人的意志进行开发、建设和利用的历史。(巴富尔到任日为1843年11月8日,定为上海开埠日)3三,外滩面貌的变化过程外滩的早期建筑有旗昌洋行、英领馆、中央饭店、海关等。其实上海早就在县城里的十六铺设立了“江海大关”,英国人说缴税不方便,于是在外滩那里造了一个中国衙门式的海关,并请两江总

4、督怡良题名为“江海北关”。结果只好是:城里海关收中国人的关税、外滩海关收外国人的关税。以后外滩的建筑逐渐新建改建,到1947年交通银行(后来的上海市总工会大楼)重新建成,外滩的建筑群就此定格。(就是外滩最早的海关)41880年代外滩51920年代外滩61920年代外滩全景图71930年代外滩(右侧欧战纪念碑1924年落成,1941年12月被日本侵略军拆毁)81940年代外滩92000年代外滩(外滩第一湾于2008年2月23日被拆除)102010年世博会时的外滩11外滩自1943年起又名为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它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临黄浦江,

5、西面是由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所组成的旧上海时期的金融中心、外贸机构的集中带,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外滩,它的背景天幕上又增添了许多新建的摩天大楼。请看,新外滩的夜景!12汇丰银行以南汇丰银行以北13外滩1号,麦克倍恩大楼,1913年建成。1966年前英国壳牌公司和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长期租用这幢大楼的底层,称亚细亚大楼;1996年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入驻至今。大楼为一幢七层的巴洛克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折衷主义风格大楼,设计者为马海洋行。建筑风格整体上属于新古典主义式样,立面构图规整,正面

6、有爱奥尼柱式的4根石柱,但在入口处设计了巴洛克风格的装饰。14外滩2号,上海总会(ShanghaiClub),该楼建成于1864年,曾是英国在沪侨民的俱乐部。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建筑设计师为H.Tarrant,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15外滩3号友宁大楼,建成于1916年,随即被华

7、商保安、保家等保险公司联合租赁。租赁者于1922年出资重建。1953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租用该楼。1997年,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外滩房屋置换买下此楼产权。2004年改建为高档购物消费场所。这是公和洋行在上海设计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结构大楼。16外滩5号,日清大楼,建成于1925年,由日资航运企业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和一个犹太商人合资建造。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接管了日清大楼,改为招商局办公大楼,解放后,由上海海运局使用。文革时曾改名为上海轮船公司。1990年代,海运局迁往东大名路新楼,此楼由锦都实业公司装修后作为商务楼出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