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

ID:39902894

大小:1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_第1页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_第2页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_第3页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_第4页
资源描述: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孔东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备课人孔东艳课型新授时间课题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利用乘方的意义和运算律探究积的乘方公式。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积的乘方公式。难点:积的乘方公式灵活运用。板书设计积的乘方(ab)n=an·bn教学反思课堂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入手,既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又能引入了前面知识的复习效果较好。在课堂探究环节从特殊到一般,遵循了探究规律。习题设计从基础到综合运用,层层递进,既落实基础又培养学生能

2、力。课堂总体设计想尽力做到前通和后通。这节课是幂的运算最后一节,而幂的运算是后面学习整式乘法的基础。上完课后,觉得课堂重点突破不够,学生对于符号问题的处理仍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设想课前如果能对相关知识进行提前复习的话,可能在后面习题中就会得以避免。使课堂重点明确,不再被不必要的知识牵绊。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回顾旧知1.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一般形式:2.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一般形式:(m,n为正整数)二.导入新

3、课一个立方体的棱长为5,那么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棱长为,那么立方体的体积是如何表示的?如何计算?解:=?三.探究新知(1)根据乘方的意义和乘法运算律探究(4×6)3与43×63的关系。(4×6)3=(4×6)·(4×6)·(4×6)=(4×4×4)·(6×6×6)=43×63(2)类比探究(ab)2与a2b2(ab)3与a3b3的关系a24用不同形式表示,从而引出复习内容,也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从一般到特殊进行探究公式。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猜想(ab)n=an·bn验证(ab)n=an·bnn个

4、ab(ab)n=ab·ab·……·abn个an个b=(a·a·……·a)(b·b·……·b)=an·bn归纳总结(ab)n=an·bn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四.例题展示①②③④五.练习巩固1.计算:①②③④2.计算:①②③六.能力提升经历猜想,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习题经历简单到复杂的层层递进,不断训练能力。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①②③×(-1.5)2013七.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后,再把所得的幂相乘。(2)学

5、习了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把某个式子看作一个数或字母。(3)今后学习中要注意灵活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注意符号的确定和逆向运用。(课堂小结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应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应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运用.采用学生相互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拨的课堂小结方式,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目标深钻研巧设计细反思共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