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功的失败

穿越成功的失败

ID:3990352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4

穿越成功的失败_第1页
穿越成功的失败_第2页
穿越成功的失败_第3页
穿越成功的失败_第4页
资源描述:

《穿越成功的失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表于《镇江教工》2007年第二期穿越成功的失败——记一次教学反思所得丹徒区上会中心小学何艳云曾有这样一个憧憬:美好的课堂应是师生均全身心投入其中,铃声起而不闻,下课视而不见,所有人都深深地沉浸在课堂中不愿离开,不知离开……我一直期盼自己的课堂教学能拥有如此魅力。《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我亲身体验了一次。那种氛围真的感觉好极了,师生情感水乳交融,倍感亲切自然。下课了,我们却浑然不觉,思想情感还沉浸于课文中,时间已无法约束我们,学到真时果然其乐无穷啊!本课的设计,我遵循新课程理念考虑教学活动,以“学”为中心组织教学,一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重心,在教学

2、过程中比较好地扮演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于是,新课程中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出现了。一、不断地生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读到宋庆龄因舍不得樟树而不愿搬家时,我让学生猜测: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学生做出了诸多设想,我引之归结到宋庆龄对树的情之深,使其油然而生疑惑:两棵樟树到底有何不寻常处,竟引得宋庆龄因此而不愿离开它们?研究樟树的读书活动由此展开。问题是自己提出的,学生有疑而发,学得很专注,对4发表于《镇江教工》2007年第二期樟树的外形及拒虫特点领悟准确。然而这仅是浅层次的。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仅仅这些就能吸引伟大女性宋庆龄舍弃好屋而住旧房吗

3、?课文中还隐含了什么更深的意思?因始料不及,学生很感兴趣,又进行了一番研究,从外形中感受到樟树内在的生命之美,从拒虫的特点中领悟品格之高贵,自然而然地将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使难点的突破毫不突兀,有层层剥笋之感。一、有效的增容让学生自读自悟。本课以树喻人,赞美了宋庆龄顽强的斗志和伟大的人格,象征手法的运用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领会。这是一个难点,找到其突破口颇费心思,然而没想到,课堂上学生竟不引自走,直奔中心,如恍然大悟般点出了樟树的象征意义,让难点不攻自破。我又惊又喜,当场便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真为学生骄傲!如此难题他们何以能解?原来“言着

4、无心,听者有意”。因为农村学生读书少,课外资料匮乏,虽则布置查阅宋庆龄的资料,然结果寥寥,了解到的仅一两点。于是我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和盘托出。为了让学生爱听,我介绍中夹杂生动的小故事,又使用了比较风趣的语言,打了形象的比喻,当时学生听得尤其认真,几乎没有走神的。于是出现了在领悟樟树象征意义时的“顿悟”现象。学生说的非常好,不仅看照片说出以樟树外形美象征宋庆龄外表秀美,更以“虫”喻国民党反动派,以树拒虫象征宋庆龄之高贵品质。他们说:“正是听了老师的介绍,读书后思考便想到了这些。”我立即进行了学法指导:“会倾听、会读书、会思考,你便学会了学习!”如

5、此一举两得,实在值得高兴。4发表于《镇江教工》2007年第二期当我笑容满面地走出教室时,内心委实是兴奋的,激动的,心情非常舒畅。很久以后,当我静下心来,才蓦然发觉一丝悲哀袭上心头。这次的成功是在于学生自我突破了课文难点,其关键在于教师对宋庆龄作了具体介绍,为学生自主探究作了铺垫,才使得在理解象征意义时茅塞顿开,问题迎刃而解。然而,如果教师仅仅平淡地作一般性介绍,学生能领悟课文隐含的深意吗?如果仅仅依靠学生查阅资料,他们又怎会将树与人联系起来?从我个人来说,因为喜欢读文史方面的书籍,又十分崇敬宋庆龄,恰巧去年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宋庆龄的专题片,我很爱

6、看,所以对她的了解相对多些,介绍的也比较多,自己的感情色彩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夹杂在具体介绍中,对学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使难点的突破成为可能。诚然,教师本身也是学生学习可以利用的一个好的资源,但如果教师了解得并没有那么多,这个难点又能否顺利解决呢?我不禁深思……我想,尽管从表面上看,这节课成功了,但成功的光环遮不住存在于我们教学中的某些败笔: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差,可供查阅的资料更是少得可怜。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心知肚明:农村条件所限是为其一,地区小气候影响是为其二,家长的思想观念是为其三。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却是消极的抱怨远远多于积极的帮助,并

7、没有付出切实的努力啊!面对这样的局面,难道教师自己没有一点责任吗?我们又为学生做了什么?4发表于《镇江教工》2007年第二期是的,我们一直在责怪学生,在埋怨家长,矛头所指尽是旁人,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看做是站在云端的那位,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可不争的事实却是:我们是“行动的矮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一条:“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语文能力。在新课程走进教育界时,语文课程就已经由“专制”走向了民主,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专家走向

8、了教师,由学科走向了学生。它不再只是文本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和平台,是实践体验课程,自然显得张力十足。新课程中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