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 教材· 教学

课标· 教材· 教学

ID:39908232

大小:12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7-14

课标· 教材· 教学_第1页
课标· 教材· 教学_第2页
课标· 教材· 教学_第3页
课标· 教材· 教学_第4页
课标· 教材· 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标· 教材· 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标·教材·教学胸中有课标,手中有教材,教学有方法第一部分:宏观课标——看教学方向(一)总体任务1、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运用是核心目标,综合是突出特点,实践是唯一手段。2、语文综合素养是指听、说、读、写、习的能力的综合提高。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有五条: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3、量化目标:识字3000个左右,写字5000个左右,背诵160篇(首),课外阅读150万字,默读速度300字以上。(二)各部分纵向规划表学段目标及内容对比表(一)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识

2、字写字兴趣喜欢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保持)(巩固)指标识字1600个写字800个累计识字2500个累计写字1600个累计识字3000个累计写字2500个识字学习独立识字有初步识字能力会用两种方法查字词较强的识字能力(巩固) 写字姿势正确 习惯良好硬笔笔画、偏旁部首、笔顺、间架结构(同前)硬笔熟练 毛笔临摹规范、端正、整洁(同前)硬、毛笔楷书行款整齐 美观拼音学会汉语拼音:读、拼、写、认、记(巩固)(巩固)学段目标及内容对比表(二)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阅  读兴趣1、喜欢 感受乐趣2、主动识

3、字的愿望  方式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2、学习默读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用普通话朗读默读不少于300个/分钟学习浏览词句1、结合上下文了解意思2、借助图画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理解推想词句意思文体及要求1、对感兴趣的人、事有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交流2、诵读儿歌、儿童诗、古诗,在体验中感受初步把握主要内容,提问、复述、交流、 诵读诗文,领悟大意表达顺序、表达方法叙事性:了解梗概;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说明文:说明方法;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课外阅读积累成语、格言背诵50篇(段)总量

4、不少于5万字积累语言材料背诵50篇(段)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背诵60篇(段)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标点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体会句号、逗号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体会顿号、逗号、分号、句号学段目标及内容对比表(三)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兴趣有兴趣 乐于表达 增强自信懂得习作是一种需要   写话及习作内容留心周围世界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目的性)不拘形式重点写清楚养成观察习惯 形式(无要求)书信、便条纪实和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应用文 要求运用积累的词语学习使用主要标点符号 运用

5、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习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修改习作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有一定速度。学段目标及内容对比表(四)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口语交际听认真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学会认真倾听,把握主要内容认真耐心,抓要点 说复述大意及感兴趣的情节较完整讲小故事简要讲述见闻简要转述主要内容 具体生动讲述故事清楚明白讲述见闻简要转述谈话要点 有条理,语气语调恰当即席发言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初步识字能力会用两种方法查字词尊重理解对方,语言美(三)抓关键词深入学课标1、识字写字

6、方面:(1)准确、正确例句:“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区别:两个词都有符合标准的意思。但“准确”强调没有偏差,“正确”强调没有错误。(2)主动识字、独立识字“主动”是指自发或自觉的识字,跟“被动”相对,表现为态度。“独立”指不依赖别人或不受他人影响,表现为行动。第一学段是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了。(3)学习、初步、较强这三个词都是针对独立识字而言,分别是三个学段的要求,“初步”是独立识字的开始阶段,但还不完善

7、,不成熟。“较强”是指标准较高。但三者的度要好好研究和把握,最好能提出合适的指标。2、阅读方面:(1)感受、感悟、领悟感知、感受、感悟三者的区别在哪里呢?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阅读教学中的“感知”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它是整个阅读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感知观点、思路等。感受,是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阅读教学中的“感受”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它是整个阅读活动的延展和弥散。学生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储备、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浸乎其中,心灵交会,感受美的熏陶。感受情感、意境、张力等。感悟,是指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

8、教学中的“感悟”是一个升华伪过程,它是整个阅读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一次飞跃、由体验向思辨的一次提升。感悟哲理、道理等。语文课标上讲得较多的是“感受”,第一、二学段各有四处,第三学段有两处,而“感悟”只是在第四学段有一处出现。(2)体会、体验、体味、揣摩“体会”一词在学段目标中出现的较多,如体会标点符号所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