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

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

ID:39911777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_第1页
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_第2页
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_第3页
资源描述:

《模块三文字编辑工具作品上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诗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本组课文中,我们将看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2、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所以这个导语的设计既紧扣单元,又揭示课文中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父亲和儿子的描

2、写,看看从课文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重点的地方勾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标注。学生自主学习,从父亲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中体会父亲在拯救儿子的过程中的信念。找到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直奔主题,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一)了不起的父亲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2.学生汇报:(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

3、子的担心的心情。请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读这部分内容。(请两名学生读――评读和教师导读――再次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扣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细细品味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熏陶。同时让学读懂作者用来表感情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B.指导有感情朗读。(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4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二)了不起的儿子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5、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指名读,评读,齐读。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同桌交流,谈感受。教材中对父亲经历的那36个小时只有一句话的概括,“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拦他。”对这位父亲执著挖掘过程的刻画,也仅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予

6、以描述。如何读出其间丰富的内涵呢?没有比想像更能激活并丰富学生思维的了。我设计让学生想像这两天两夜父亲到底有怎样的行为,怎样的心理,怎样的语言,并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想像引发了学生与文本间积极的对话,激励他们将充沛的情感积累外化为书面语言。学生在“文能逮意,情能胜物”的语言表达中,再现了一位具有“超__人的意志”的“伟大”父亲形象。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积极思考并

7、回答。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1、学生.观看课件,听朗诵,感悟父爱。2.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听感人的朗诵,与温馨的画面相互配合,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将文本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时“写话练习”让学生在需要表达的时候练习表达,情动而辞发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这篇课文让我们体会到深深的父爱,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2.阅

8、读有关父爱的文章,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父爱”不仅在文本中、课堂中,更应在生活让它不断延伸下去,让“父爱”在学生心中不断回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