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

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

ID:39914216

大小: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_第1页
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_第2页
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_第3页
资源描述:

《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经“一番寒彻骨”期盼“梅花扑鼻香”——作文教学点滴谈我校的学生基础并不好,我们在作文教学上没有什么创新的东西。我们的做法就是狠抓基础,以求实效。我校生源的构成大部分为外地务工子女,学生的语文底子比较薄弱。刚进校的七年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连一篇简单的写人叙事的记叙文都写不周全,书写糟糕,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即便是一位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语文老师,看到这种现状也难免吃惊!针对这一情况,我校语文组统一思想,行动一致,从起始年级始,各备课组的做法均是低下身子,降低目标,一步一步夯实基础,力求实效。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2、来。学生的成功写作要得益于丰富的创作素材,仅仅依靠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多方面的阅读和感悟,从中,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并转化为写作素材。鉴于我校学生语文底子薄弱,我们语文组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条件,帮助学生创设阅读时空,努力帮助学生一点一点地积累创作的素材。1、以周记形式,配合课前三分钟演讲,自由写作。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接受信息能力快,也愿意表现自己。于是初一备课组就以周记形式,配合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自由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演讲顺序一般按

3、学号进行,这样实施起来很方便,学生可事前做好充分准备。演讲内容不限,要有感而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演讲时要求学生脱稿,促使学生消化吸收所写的内容。演讲后的评论不可缺少,话无需多,但要起到明辨是非、给演讲者以鼓励等作用。学生演讲中一个独到的见解、几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别致的开头结尾等,有了老师画龙点睛的激励评价,对学生今后的演讲及写作的影响意义非凡。同时每次的演讲均有两三位学生评价,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课前的3-5分钟的演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

4、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分析能力。无疑,课前的3-5分钟的演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均有着积极的影响。我校解宏燕老师所教班级语文成绩突出,我想,这与她多年坚持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努力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是密不可分的。2、丰富名著阅读的内涵,读写结合。名著阅读已然成了中考试卷上必考的题型,语文老师为了名著阅读那几分,常常是煞费心思。实实在在地进行名著阅读的指导吧,就那么5、6分,面广量大,费时耗力不说,也未必能让学生人人得满分;干脆忽略它,望天收吧,又深觉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一次考试中名著上的大面积失分让我们语文组

5、老师开始正视名著阅读这个问题,老师们讨论后的一致结论是:一味追求名著试题的高得分率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其实读名著3是一个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我们何不把短期的目标和长期的受益结合起来呢!于是我校语文组开展了读名著、写读书笔记的活动。每次一两百字,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可以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对人物进行评价。总之,名著阅读不再仅仅是为了那些知识点,同时也成了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好载体。学生在阅读名著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或思想,写作和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自从采用了这种名著读写结合的方法,语文老师的心病去掉了,一“读”

6、多用,何乐而不为?在后来的考试中,我们学生的名著阅读题得分率明显上升,学生的赏析、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名著阅读读写结合这一点上,值得一提的是苏慧贞老师,开展名著读写活动,她不仅和学生同时读名著,而且学生的每篇读书笔记她都亲自批阅,与学生直接进行名著阅读的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除此而外,在积累写作的素材上,我们还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为学生订阅了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利用每周一节的语文阅读课,指导学生读报读书。学生备有积累本,在读书读报中,好的语句语段摘抄下来,经常品读。有的老师还坚持在黑板的一角“每日一句(名句)”

7、、“每周一诗(古诗)”,学生经常受到文学的熏陶,写作素材也在不断地积累。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1、教材就是最好的写作老师。选为教材的课文都是优秀的文章,如果我们用好它,它将成为学生习作的指路明灯。尤其是我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引路作用,对学生的写作帮助甚多。如《社戏》中去赵庄看社戏的途中,作者从视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多个不同角度写出了乡间夜景之美,表现了“我”终于能够去看社戏的愉悦、轻松的心情。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让学生学会从多种感官的角度描写事物的特点。再如《范进中举》

8、中范进发疯的场面,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把范进的中举后的疯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又如《春》《口技》等文章中均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以致用,学是为了用,我们就让学生模仿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写人,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多样性。多种方法的使用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