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

ID:39917703

大小:6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5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_第1页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_第2页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_第3页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_第4页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收稿日期:1999-10-16作者简介:彭富春(1963—),男,湖北仙桃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第39卷第3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5月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彭富春(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在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刘纲纪作出了独特的探索。哲学上他反对各种形态的唯心主义和机械的唯物主义,坚持实践唯物主义;美学上自成一家,主张美是人类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艺术理论上则认为艺术是对于生活情感的或审美的创造。关键词:实践;本体论;哲学

2、;美学;艺术 虽然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在刘纲纪的思想中是不可分离的,但如果对其思想轨迹作大致的区分的话,那么则可称之为从艺术理论到美学与哲学。在50~60年代,刘纲纪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其代表性著作为《六法初步研究》。它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不仅当时获得了邓以蜇、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美学家的盛赞,而且直到80年代仍广为一些青年学者所接受,并被肯定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70~80年代,刘纲纪的重心转移到美学和美学历史的探索,他的成果凝结为《美学与哲学》、《中国美学史》(与人共同主编,独立执笔

3、)等一系列著作。他提出用实践自由说解释美学的根本问题,自成一家,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许多问题的讨论。在80~90年代,刘纲纪又专注于纯粹哲学的思考,这表达于他的专著《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中。他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理解为实践本体论,这在中国和日本哲学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下面将予以简明的介绍。一、哲学刘纲纪一直表明,他所深切关注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他也始终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美学和艺术理论,这形成了其思想特色,并使之与他人相区分。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就是所谓第一哲学,亦即本体论的问题,它是关于存在的理论,追

4、问存在的最普遍和最高的本性。刘纲纪将此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存在的本原问题,即世界从何产生形成,或什么是始初的,第一性的东西;第二,相对无限众多的现象,存在的最一般的根据,实质问题。”[1](p72)概而言之,就是世界的本原性和统一性。本体论的问题虽然在反对形而上学的呼声中遭到种种方式的拒绝,但在现代思想中仍然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问题只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人们对此一直持回避态度,将重心集中于认识论的研究上。刘纲纪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本体论的问题,然后

5、才是认识论问题,而且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没有本体论的哲学是无根的哲学。如果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体论的话,那么其出发点又是什么呢?刘纲纪强调,自然及其感性是其第一个不可动摇的出发点。一般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端只是抽象的物质,这容易把马克思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混同起来。基于这样一种危险,刘纲纪对马克思的物质概念进行了缜密的考察,并作出了细致的区分:1.自然界的物质;2.人类的物质生活;3.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正是在此,刘纲纪凭借思想自身的勇气告别了列宁的对物质的规定。这样,物质便抛弃了其抽象性而获得了其具体性,亦即敞开了走向人的

6、感性实践活动的通道。刘纲纪由此标明了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本体论的差异:第一: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亦即承认了自然界是世界的本原,于是否认了在自然界之前、之外或之上的一作为始基的物质。第二:本体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存在和运动是统一的。不过,刘纲纪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于自然本体论,而且在于社会本体论,因为它的基本主题就是历史唯物论。显然,自然本体论和社会本体论相互区分,这归结于它们拥有各自不同的领域,前者为自然,后者为社会。但社会本体论却以自然本体论为前提。究其原因,正如刘纲纪反复阐明的,这是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人是按照自然的

7、规律改变自然的物质形态,使之符合人的目的。同时,人的活动不是单纯的观念活动,而是有意识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自然一方面是无意识的活动,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的活动。这种区分是纯粹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区分,前者的本体为自然物质本身,不是人类实践活动,后者则除自然物质之外,还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关于人的社会本体的探究是要说明在自然物质运动中所出现的人的这种具有自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的本体。于是自然本体论和社会本体论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的所在地就是自然物质运动。在自然中,一方面是自然界,另一方面是人类;而作为人自身,他既是自然的

8、存在物,又是人的自然,但是使人和自然达到统一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基于上述分析,刘纲纪将自己的哲学表达为“实践本体论”,不过,他对此强调指出,这“更准确地说应称为‘社会实践本体论’,它不同于卢卡契的‘社会存在本体论’,也不同于我国有的人提出的‘人类学本体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