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

ID:39922296

大小:8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_第1页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_第2页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_第3页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城市垃圾分类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国际借鉴与改革的市场化思考王震国/本刊主编一、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与处置的价值解读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约有70%为厨余垃圾、果皮等有机垃圾,20%为废纸和废塑料类,约4%为玻璃类,剩余的为金属和布类等。这些垃圾,大部分都具有利用的价值,如果加以合理开发,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有关研究表明,城市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当可观:(一)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每利用1吨废纸,可造纸0.8吨,相当于节约木材4万立方米,或少砍伐30年树龄的树木20棵;每利用1吨废铁,可炼钢0.9

2、吨,相当于节约矿石3吨;每利用1吨废塑料,可制造0.7吨无铅汽油,相当于节约同等数量的原油;每利用1吨废玻璃,可节约生产一个篮球场大的平板玻璃,或500克的瓶子2万只的新玻璃原材料;每利用1吨废弃的食物加工饲料,可节约加工饲料用粮0.36吨。(二)环境效益由于科学的分类,大大减少了以往混合垃圾在收集、储运过程中(特别是随意乱扔垃圾、遗弃有毒有害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也减少了因大量混合垃圾的填埋对城市有限土地的占用。同时,大量原本的垃圾变成了可之利用的资源,从而大大减少了城市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此外,原本混迹于普通垃圾

3、中的有毒有害和不易化解的特殊垃圾,可以通过特殊处理,或变废为宝,或集中堆放,减少因混合垃圾常规处置中特殊垃圾处置缺位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三)社会效益垃圾的依法、循规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置,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城市人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资源节约和再利用意识,从而有效促进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置后,因乱扔、遗弃、不到位引发的垃圾危害及其导致的邻里、社会纠纷将大大减少,从而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生态的平衡与和谐。二、境外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与处置的借鉴(一)国外经验的借鉴1、确保垃圾分类的细致科学。

4、与国外复杂的分类方法不同,我国仅将垃圾分成“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三类,不免过于笼统。而在垃圾分类做得最好的国家日本,垃圾分类极其细化。比如:废弃的唇膏和口红内的物质要放到可燃烧物品里;而“4当唇膏用完时”,唇膏和口红的外管,又要归入“塑料制品”或“小型金属”类中。虽然看起来比较烦琐,却为更好地回收利用打下了基础。2、构建垃圾回收的产业体系。分类、回收的目的是处理、再利用,如果没有“变废为宝”的产业支持,垃圾回收很难真正落实,“环保”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最明显的例子是废电池,在回收提炼技术不成熟的情

5、况下,我国每年几十亿节废电池至今找不到归宿。而那些垃圾分类做得较好的国家,大都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垃圾回收产业体系,“变废为宝”的能力都很强。这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3、开展系统全面的环保宣传。日本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全民动员”。据一位留日学生回忆,刚到日本,在政府办事处办完各种手续后,办事员小姐会给你发一大堆生活须知之类的文件,除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的小册子以外,光扔垃圾的材料就一大本。据了解,横滨市向市民们发放的垃圾分类手册有27页之厚,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之多。4、确立法理化的大环保理念。世界

6、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从立法的层面培养社会的垃圾分类、废物利用等“大环保”理念。比如,日本有《绿色购买法》、《建设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和《家用电器再利用法》等,运用这些法律可以在整个社会建立起遏制废弃物大量产生、推动资源再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垃圾的管理体系。(二)香港经验的借鉴香港2005年1月起实施“家居废物源头分类计划”,到2006年底,参与屋苑和楼宇已扩展至497个,计划2010年前,八成香港人口参与“计划”,参与屋苑数达到1360个,所有的出租公屋则在2012年以前全部参与“计划”。另外,到2007年,家居废

7、物回收率已提高到20%,计划到2012年达到26%。配合上述“计划”的推行,香港环保署编写了《住宅楼宇废物分类源头指引手册》,对筹备工作、垃圾回收系统的选择和安放、生活垃圾的分类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实施引导,并指定相关的政府督导机构供市民咨询。2005年12月,香港特区政府还发布了《都市固体废物管理政策大纲(2005-2014)》,将垃圾回收与循环利用作为减少城市垃圾的三大途径之一,明确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建立垃圾收集与分隔系统,二是解决回收物料的市场出路。三、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储运与处置的问题及化解对策(一)垃

8、圾分类收集、储运、处置的问题在我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处置,提出至今已有10年之久,但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部分地方领导重视不够,对垃圾分类给予的支持力度太小;公众的环保与资源意识淡薄;由于各地垃圾分类回收没有统一无偿派发的分装袋,以致居民常用废马夹袋混装垃圾,弄得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公共场所用于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桶颜色、样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