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

ID:39927034

大小:10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_第1页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_第2页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_第3页
资源描述: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幕墙技术论文系列 明、隐框隔热幕墙的防雷作者:朱述平提要:玻璃幕墙的防雷是幕墙的一项重要性能,应区分明框幕墙、明框隔热幕墙、隐框幕墙等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避雷措施。关键词:防雷、明框隔热幕墙、隐框幕墙、滚球半径、法拉弟保护形式、避雷网格、一类防雷、二类防雷、三类防雷前 言:玻璃幕墙的防雷是幕墙的一项重要性能,许多的技术手册就防雷的技术参数阐述的很多,具体做法很少。现就本人和设计院的电气专家及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加以整理,望行业内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一、避雷网格主体结构的避雷通常采用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保护范围通常采用滚球法确定要保护的范围;建筑幕墙的表面不可能设置避雷针或

2、架空避雷线,所以采用法拉弟保护形式──用防雷网格形导体以给定的网格宽度和给定的引下线间距盖住需要防雷的空间。按照《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的要求,结构的顶部有避雷带或避雷针,所以幕墙的防雷主要为防侧击雷。1、一类防雷要求:第3.2.4条的第七款规定:当建筑物高于30m时,尚应采用以下防侧击的措施:1)从30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2)3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2、二类防雷要求:第3.3.10条 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l钢结构和混凝土的钢

3、筋应互相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符合本规范第3.3.5条的要求;l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l第3页共3页幕墙技术论文系列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于防雷装置连接。l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1、类防雷要求:第3.4.10条 高度超过60m的建筑物,其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3.3.10条一、二、四款的规定,并应将60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按照《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的防雷分为一类防雷建筑物、二类防雷建筑物、三类防雷建筑物,具体指标如下:设置的避雷网

4、格按二类防雷布置,网格尺寸为7.6m×5m。在均压环处的每个竖挺均与均压环相连,伸缩缝处的竖挺采用避雷件连接两竖挺,使两竖挺导通,形成小于10m×10m的避雷网格。有不少的施工单位的避雷没有形成避雷网格,也就是均压环处的每个竖挺没有和均压环相连,仅仅是竖向的联通,这样的连接是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每个预埋件和圈梁(楼板)中的钢筋用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幕墙的每个竖挺再和每个预埋件相连。如果采用后设埋板,应将每块锚板与主体结构的钢筋连接,也可以先将每块锚板串联起来,再相隔一定距离(12~18m)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相连。一、明框隔热幕墙的防雷随着现代装饰的不断更替及环保的各项要求,明框幕墙都有保温要求,明

5、框幕墙的隔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隔热条,二是采用隔热垫片。现代幕墙的设计一般是大手笔的设计,外形的设计特别大,侧向雷将直接作用在幕墙的外部大压盖上,外压盖和竖挺之间是通过隔热条相连,隔热条的距离是15mm,外压盖是极易遭到雷击的部位,一旦遭到雷击,隔热条将产生极大的热量,足以熔短隔热条,而使整个幕墙失效,所以隔热幕墙的防雷比普通幕墙的避雷尤为重要。第3页共3页幕墙技术论文系列隔热幕墙的防雷一定要使外压盖和竖挺能连接成电器通路,同时,所选用的材料的隔热性能要好所以本工程选用M8的不锈钢螺栓。一、全隐框幕墙的防雷全隐框幕墙的外表面无金属导体,当幕墙遭受雷击时,即使幕墙的内部已经连接成避雷网格

6、,但是玻璃外侧与铝材之间无导体连接,形不成电器通路,幕墙将会遭受雷击,在玻璃与铝材之间产生电弧放电,产生巨大的热量,玻璃和铝材遭到破坏,危机室内生命和财安全。隐框幕墙的避雷:1、图所示连接成避雷网   2、为了连接室外和铝合金龙骨,建议采用不锈钢的压板作为防雷件.二、避雷的技术要求1、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符合《玻璃幕墙技术规范》JGJ102-963、符合《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4、符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99D5625、去除接触面上的钝化氧化膜6、避雷连接钢筋与均压环、避雷环与接地端子的焊接,焊接长度

7、不小于6D或2B。7、防雷片周围用密封胶密封。各接触处涂抹导电膏。8、第3页共3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