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

ID:39943009

大小:523.50 KB

页数:170页

时间:2019-07-15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_第1页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_第2页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_第3页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_第4页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事故既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把尺子。事过境迁,回顾反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还原其真貌接近其真因悲哀其不幸怒斥其事实汲取其教训事故,是我们不愿发生也不愿接受的既成事实。事故,留下了一幕幕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的恐怖场景。事故,付出了以鲜血、伤残、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高昂代价。事故教训是宝贵财富,不遗忘,要汲取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克尔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的重大爆炸事故共造成25人死亡、4人失

2、踪、46人受伤。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经初步调查分析“2·28”重大爆炸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的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造成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急剧分解发生爆炸,继而引发存放在周边的硝酸胍和硝酸铵爆炸。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共有8个反应釜,依次为1-8号反应釜。原设计用硝酸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工艺是硝酸铵和尿素在反应釜内混合加热熔融,在常压、175-220℃条件下,经8-10小时的反应,间歇生产硝酸

3、胍,原料熔解热由反应釜外夹套内的导热油提供。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尿素改用双氰胺为原料并提高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缩短至5-6小时。  事故发生前,一车间有5个反应釜投入生产。2月28日上午8时,该车间当班人员接班时,2个反应釜空釜等待投料,3个反应釜投料生产。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根据目前事故初步调查的情况,该事故暴露出河

4、北克尔公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一车间与二车间厂房均采用框架砖混结构,同向相距约25米布置,且中间建有硫酸储罐。一车间爆炸后波及到二车间,造成厂房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二是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河北克尔公司在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生产原料、改造导热油系统,将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从210℃提高到255℃。  三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

5、人员专业素质低。包括车间主任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为初中文化水平,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处理异常情况能力低,不能适应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是厂区内边生产,边建设。事故企业边生产,边施工建设,厂区作业单位多、人员多,加剧了事故的伤亡程度。  五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2011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了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将其作为重点进行排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但从此次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该企

6、业在隐患排查中没有发现生产工艺所固有的安全隐患和变更生产原料、提高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等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对此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各地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并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于2012年5月1日前将对涉及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的情况上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据了解,河北克尔公司系民营企业,成立于2005年2月。该公司2009年3月开工建设的年产10000吨恶二嗪、1500吨2-氯-5-氯甲基吡啶、1500吨西林钠、1000吨N-氰基乙亚胺酸乙酯项目,总

7、投资2.17亿元。公司现有职工351人,2010年9月6日取得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案例1:上海浦钢制氧装置施工现场“挡板”泄漏氩气缺氧窒息3人死亡2007年3月21日施工单位(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公司设备安装分公司)在地处上海市宝山区罗泾的宝钢集团浦钢制氧装置设备安装工地,从事空分塔底部的不锈钢“管内充氩保护”配管(Φ800、Φ250、Φ200等)焊接期间,缺氧导致3名工人先后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一、据事故初步分析:1、《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缺陷。空分塔配管采用“氩气保护”焊接,对可能构成缺氧作业环

8、境的危险辨识不足,安全对策措施缺失。主要表现在:①未申办《设备内作业安全许可证》;②未指派现场旁站监护应急人员;③工人随身携带的测氧仪,未起到报警作用。2、“挡板”替代“盲板”,属不可取、不可靠的隔绝方法。管道固定口,采用“插入2mm厚铁质挡板,环绕涤纶薄膜密封带”,是管内氩气通过“挡板环向缝隙”漏入设备内造成缺氧窒息的事故致因。二、事故发生后,采用向设备内直接充灌纯氧的应急救援方法,应当慎重,当心次生事故!案例2:上海丙烯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