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讲》ppt课件

《电气安全讲》ppt课件

ID:39950048

大小:1.06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7-15

《电气安全讲》ppt课件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讲》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气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瓦斯、煤尘引爆引燃电火花主要火源之一电气设备正常故障一、电气防爆(一)矿用电气设备防爆的重要性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矿用电气设备防爆的基本措施消除电火花同爆炸混合和物的接触。1.防爆总方向限制热源的强度或作用范围。火源种类:带电作业(24.3%);电缆火花(15.7%);矿灯(12.8%);信号照明电话系统(11.4%);防爆设备失爆(10%);放炮母线短路(7.1%);非防爆电气设备(5.7%);电机车火花(5.7%);开关冒火(2.85%)摩擦(2.85%);静电(1.6%)。(检漏继电器与屏蔽电缆配合:防止橡套电缆内部两相绝缘同时破损产生的两相短路火花

2、引爆瓦斯).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即具有隔爆性又具有耐爆性。(1)间隙隔爆技术(2)本质安全技术2.防爆基本措施(3)增加安全程度(4)超前切断电源和快速断电技术防爆电气设备(Ex—防爆总标志)设备类型标志设备类型标志隔爆型d无火花型n本质安全型i浇封型m增安型e气密型h正压型p防爆特殊型S充油型o矿用一般型KY充砂型q2.入井前检查其“两证一标志”(“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3.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能要求。失爆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三)对防爆

3、电气设备的要求:1.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选用。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就是失爆。常见的失爆现象有 ⑴隔爆面严重锈蚀;⑵连接电缆没有使用密封圈⑶隔爆外壳焊缝开裂,有裂纹。要求:井下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小型电器合格率应为95%防爆设备失爆率为0二、矿井电网保护1.矿井供电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10/0.66kv10/1.14kv10/3.3kv10KV10KV通风机房压风机房大绞车房地面6KV负荷矿井变电所(35/10KV)工作面配电点(1)供电系统:区域变电所(35KV)(2)矿井供电必须符合的要求:①供电可靠安全经济②矿井电源线路上严禁装设负荷定

4、量器;③对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房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的供电线路,不得少于两回路。④严禁井下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矿井电网保护四保护两闭锁过电流保护保护接地漏电保护电压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2.安全用电三大保护三专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一)过电流保护1.过电流:设备和电缆的实际工作电流超过其额定电流值。2.常见过电流现象及其危害:短路过电流现象过载断相【案例】88.11.5潞安局王庄矿d2DZKB-400拒动PB2-6G拒动QC815-60KSJ-320/6箱体爆炸设备内部短路,三级保护失灵,变压

5、器爆炸皮带着火煤体着火17人中毒死亡。QC83-80DQZBH-300/1140拒动(1)造成短路故障的原因主要有: ①击穿 ②误操作 ③机械损伤(2)造成电动机过负荷的主要原因有: ①电源电压低 ②频繁启动 ③启动时间长 ④机械卡堵(3)断相 ①熔断器熔断。②电缆与电动机或开关的连接头脱落。3.过电流保护装置熔断保护(严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1)短路保护继电保护(严格按规定整定)(2)过负荷:热继电器RJ(JDB--电动机综合保护)(3)断相:晶闸管断线保护线路(二)漏电保护导致人身触电;1.漏电的危害引起瓦斯、煤尘爆炸;提前引爆电雷管;引起电气火灾;集中性2.漏电形式分散性长

6、期间隙瞬间3、对漏电保护装置的要求:(1)安全性。漏电保护首先要保证供电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矿井安全。(2)可靠性。漏电保护必须灵敏可靠,一是不拒动,二是不误动。(3)选择性。漏电保护必须具有选择性,及时切除漏电故障部分,而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4.漏电保护的作用:(1)监视电网的绝缘;(2)迅速切断漏电故障线路的电源;(3)补偿电容电流。5.漏电原因: (1)电气设备因绝缘受潮或进水。 (2)电缆受到挤压、砍砸、过度弯曲、铁器划伤或针刺。(3)导线连接接头不牢固、有毛刺、无防松措施等。 (4)电气设备超期服役或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绝缘老化。 (5)维修电气设备时,由于停、送电操

7、作错误。 (6)维修电气设备时,将工具和材料等导电体遗留在设备内部。 (7)操作电气设备时,由于弧光放电造成一相接地。 (8)在电气设备内部增加其他部件,使带电导体与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小于安全值时。5.预防措施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脱。 3、维修电气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不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不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