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

ID:39962395

大小:1.3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16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_第1页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_第2页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_第3页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_第4页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国内外丁二烯抽提技术现状及特点目前,以乙烯裂解副产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通常采用抽提方法分离出丁二烯。常用的抽提技术根据溶剂的不同有三种,分别为NMP法(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DMF法(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ACN法(溶剂为乙腈)。本文中装置规模均表示丁二烯产量。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1NMP法NMP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于1968年工业化,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世界现有生产能力中NMP法占27.7%,DMF法和ACN法分别占40%和23.6%。我国1995年北京东方化工厂首次从德国引进一套3万吨/

2、年的装置,同年新疆独山子引进一套2.75万吨/年的装置。目前,上海塞科又采用一套9万吨/年的NMP法装置,引进基础设计,预计2005年投产。NMP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NMP作为第一萃取精馏和第二萃取精馏部分的共用溶剂,比丁二烯溶解度小的组分在第一萃取精馏部分脱除,比丁二烯溶解度大的组分在第二萃取精馏部分脱除,在精馏部分脱除与丁二烯沸点差异较大的其他杂质,得到聚合级丁二烯产品。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1NMP法NMP法工艺流程:裂解碳四汽化后进入主洗塔底部,含水的N-甲基吡咯烷酮萃取剂进入该塔塔顶下的几块塔板处,丁二烯和更易溶解的组分及部分丁烷、丁烯被吸收,抽余碳四

3、从塔顶出装置。主洗塔底部的富溶剂进入精馏塔,在该塔中,溶剂吸收的丁烷丁烯被更易溶的丁二烯-1,3、甲基乙炔和碳四炔烃置换出来,含有碳四炔烃和甲基乙炔的丁二烯-1,3物流,从精馏塔的侧线以气态排出,进入后洗塔。在后洗塔中,用新鲜溶剂进行萃取,比丁二烯-1,3更易溶解的组分进入溶剂中,粗丁二烯由后洗塔顶离开,并进入冷凝器,液化后进入蒸馏工段。后洗塔塔釜的富溶剂返回精馏塔的中段。精馏塔塔釜的富溶剂经加热后在塔釜闪蒸进行部分脱气,进入脱气塔,在较低的压力下脱除烃类,并控制水平衡,除少量碳四炔烃从侧线离开脱气塔外,其余脱除的烃类经过冷却塔进入循环压缩机,返回精馏塔底部。离开后洗

4、塔的粗丁二烯物流中的杂质,在蒸馏工段予以脱除。在第一蒸馏塔中脱除甲基乙炔,在第二蒸馏塔中脱除丁二烯-1,2和碳五,由第二蒸馏塔的塔顶得到丁二烯-1,3产品。约为总溶剂量0.2%的汽提后的溶剂进入加热的搅拌釜中,该釜在真空下操作,溶剂从顶部蒸出,经冷凝得到再生溶剂,循环使用,釜底残渣作为废物排出。NMP法的基本流程与DMF法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溶剂中含有5%~10%的水,使其沸点降低,有利于防止聚合物生成。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1NMP法该法工艺的特点是:A.溶剂NMP性能优良,沸点高,蒸汽压低,不易水解或热降解,性质稳定,无毒,溶剂本身及其与水的混合物无腐蚀性

5、。因此,操作过程中溶剂损失少,设备材质可用碳钢;B.对原料的适应性强,适用于从裂解碳四中分离丁二烯,丁二烯回收率高;C.装置排出的废水中所含的微量NMP,在污水生化处理装置中很容易被降解,处理效果好;D.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操作周期长,装置能耗、物耗低;E.设备台数少,操作和维修费用低;F.产品纯度可达99.7%以上,质量好。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2DMF法DMF法又称GPB法,系日本瑞翁公司研究开发,于1965年工业化。由于该技术比较先进、成熟可靠,世界各国相继采用,目前是生产丁二烯的各种方法中吨位较高的一种。我国燕山石化公司于1976年首次从日本引进一

6、套年产4.5万吨的丁二烯装置,随后扬子、齐鲁、南京、金山、抚顺、广州又陆续与乙烯装置一起引进6套。经过消化吸收,现已建成投产国产化装置5套(包括扬子石化一套),单套生产能力约5万吨/年。至今我国利用DMF法共建成12套生产装置,总计生产能力约占全国丁二烯抽提生产能力的70.2%。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2DMF法该法工艺的特点是:A.工艺成熟可靠,操作周期长,对安全生产、设备保运、化学品使用和异常现象的处理等都有相应的技术措施;B.国产化程度高,改进了工艺流程,优化了工艺条件;C.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强,丁二烯回收率高,产品纯度较高;D.操作容易,维修方便;E.溶剂

7、DMF性能优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3ACN法ACN法即乙腈法,由美国壳牌公司开发,于1956年工业化。我国自行开发的二级乙腈法抽提丁二烯装置,1971年于燕化建成投产,随后吉林、兰州和齐鲁等相继建成同类装置。为了节能降耗,1986年吉化引进日本JSR节能技术,对原装置进行改造。目前,我国的二级乙腈法生产装置经多次改造和扩建,单套生产能力已由原来的1.25万吨/年提高到4万吨/年。我国利用ACN法共建成8套丁二烯抽提生产装置,总计生产能力约占全国丁二烯抽提生产能力的22.6%。丁二烯抽提工艺技术路线选择1.3ACN法二级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