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

ID:39976757

大小:522.8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16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_第1页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_第2页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_第3页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_第4页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次函数常用公式、结论及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函数问题涉及到的常用公式或结论及其训练一、常用公式或结论(1)横线段的长=x大-x小=x右-x左=横标之差的绝对值(用于情况不明)。纵线段的长=y大-y小=y上-y下=纵标之差的绝对值(用于情况不明)。(2)点轴距离:点P(x0,y0)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3)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若A(x1,y1),B(x2,y2),则AB=(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x0,y0)到直线Ax+By+C=0(其中常数A,B,C最好化为整系数,也方便计算)的距离为:(5)中点坐标公式:若A(x1,y1),B(x2,y2),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6)

2、直线的斜率公式:若A(x1,y1),B(x2,y2)(x1≠x2),则直线AB的斜率为:,(x1≠x2)(7)两直线平行的结论: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①若l1//l2,则k1=k2;②若k1=k2,且b1≠b2,则l1//l2。(8)两直线垂直的结论:已知直线l1:y=k1x+b1;l2:y=k2x+b2①若l1┴l2,则k1•k2=-1;②若k1•k2=-1,则l1┴l2第17页共17页(9)直线与抛物线(或双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初高中数学重要衔接内容之一,设而不求的思想】直线y=kx+n与抛物线y=ax2+b

3、x+c(或双曲线y=m/x)截得的弦长公式是:AB==证明如下:设直线y=kx+n与抛物线y=ax2+bx+c(或双曲线y=m/x)交于A(x1,y1),B(x2,y2)两点,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得:AB=,因为A(x1,y1),B(x2,y2)两点是直线y=kx+n与抛物线抛物线y=ax2+bx+c(或双曲线y=m/x)的交点,所以A(x1,y1),B(x2,y2)两点也在直线y=kx+n上,∴y1=kx1+n,y2=kx2+n,∴y1-y2=(kx1+n)—(kx2+n)=kx1-kx2=k(x1-x2),∴AB====而x1,x2显然是直线y

4、=kx+n与抛物线y=ax2+bx+c(或双曲线y=m/x)组成方程组后,消去y(用代入法)所得到的那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从而运用韦达定理x1+x2,x1x2可轻松求出,进而直线与抛物线(或双曲线)截得的弦长就很容易计算或表示出来。(10)由特殊数据得到或联想的结论:①已知点的坐标或线段的长度中若含有等敏感数字信息,那很可能有特殊角出现。②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后,要高度关注交点三角形和顶点三角形的形状,若有特殊角出现,那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第17页共17页③还要高度关注已知或求出的直线解析式中的斜率K的值,若,则直线与X轴的夹角为;若;则直线与X

5、轴的夹角为;若,则直线与X轴的夹角为教学建议:在八年级下册讲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时,就引入上述绝大多数公式,然后再强化练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二、基本公式或结论训练--------破解函数难题的基石(一)横线段的长度计算:【特点:两端点的y标相等,长度=】。(1)若A(2,0),B(10,0),则AB=————————。(2)若A(-2,0),B(-4,0),则AB=——————————。(3)若M(-3,0),N(10,0),则MN=——————————。(4)若O(0,0),A(6,0),则OA=————————。(5)若O(0,0),A(-

6、4,0),则OA=——————————。(6)若O(0,0),A(t,0),且A在O的右端,则OA=———。(7)若O(0,0),A(t,0),且A在O的左端,则OA=———。第17页共17页(8)若A(-2t,6),B(3t,6),且A在B的右端,则AB=————。(9)若A(4t,m),B(1-2t,m),且B在A的左端,则AB=——————。(10)若P(2m+3,a),M(1-m,a),且P在M的右端,则PM=————————。注意:横线段上任意两点的y标是相等的,反之y标相等的任意两个点都在横线段上。(二)纵线段的长度计算:【特点:两端点

7、的x标相等,长度=】。(1)若A(0,5),B(0,7),则AB=——————————。(2)若A(0,-4),B(0,-8),,则AB=——————。(3)若A(0,2),B(0,-6),则AB=————————。(4)若A(0,0),B(0,-9),则AB=————————。(5)若A(0,0),B(0,-6),则AB=————————。(6)若O(0,0),A(0,t),且A在O的上端,则OA=————————。(7)若O(0,0),A(0,t),且A在O的下端,则OA=——————————。(8)若A(6,-4t),B(6,3t),且A在B

8、的上端,则AB=————————。第17页共17页(9)若M(m,1-2t),N(m,3-4t),且M在N的下端,则M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