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

ID:39976792

大小:190.46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7-16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_第1页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_第2页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_第3页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_第4页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修辞 反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讽反讽的定义:反讽法,又称倒反法、反语,为说话或写作时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或写作技巧,单纯从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达的事物,而事实上其原本的意义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从上下文及语境来了解其用意。这是目前一般的解释,但在19和20世纪甚至更早的时期,却有着不同的古典含义。古典含义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在阿里斯托芳的喜剧里,总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人们称俄底浦斯王

2、是"万全的人主,聪慧的神明",然而却不知他处在何处,他是怎样降生的。19世纪19世纪上半叶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20世纪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艾略特、瑞恰兹、燕卜荪都谈到过反讽。布鲁克斯对反讽作了比较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例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话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与它的字面意义相反。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义颠倒,

3、这就是反讽。反讽(Irony)最初出现于古希腊。在柏拉图的著作Republic当中,反讽被界定为:“油滑而狡诈的、蒙骗人的讲话方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式反讽”(Socraticirony)。长期以来,反讽作为一种修辞语言,因其迷人的交际价值,一直是哲学、文学、修辞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现代语言学,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发现作为非直义语的反讽话语对各种语言解释理论均具有某种挑战性,因而对反讽的研究兴趣也日益增大。目前,反讽已成为横跨语言哲学、心理学、文学批评、修辞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反讽研究的现状:多角度反讽研究反

4、讽的认知视角研究:涂靖.反讽的认知研究[J].外语学刊,2004(2)该文从认知角度对反讽作一全方位透视,探索其本质。反讽不是词语与世界之间某种简单、直接的不匹配,而是以其难以捉摸的特性体现世界的种种矛盾和对立。从认知思维角度来看,它不再是一种装饰性的语言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反讽的实质是“对比联想”在起作用。说话人发出与语境不合的命题,希望听话人形成“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同类感觉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变化。其作用是通过增强感觉间的差别,促进对某一物体的知觉,其生理机制是大脑皮层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主要观点:反讽义是因视角不一致而引起。反讽与直义语的不同在于反讽

5、本身的不一致性(incongruity)。直义语是有序的,是我们将客体看成是由兴趣和习俗支配的一种视角选择。而反讽不是有序的。如欲使概念组织的逻辑连贯与语境保持同一性,则需要对不一致性重新排序。通过该过程,人们得到一种新视角。人们借助语言的及物性系统可描述各种经历和感受。依据语境和交际意图,人们既可选择符合现实的直陈式结构,也可选择曲折反映现实的反讽语。交际双方角色不变时,同一话语在同一情景中发出,既可能是直义句,也可能是反讽,取决于双方心态或视角。例如:Whatalovelyday!(context:itissnowing.)从认知层面来看,反讽由两个意义层组成:第一意

6、义层(M1)是语句的字面意义;第二意义层(M2)是M1的功能。这是两种视角并列的结果,如把M1视为某个概念,M2视为另一概念,反讽就有两种对立的概念,形成两个看待同一事物的共时角度。当M1投射到M2时或因M1本身的对立性,或因M1与语境之间的对立性,便在M2产生反讽意。反讽意的产生表明M1现有的信息组织无法接纳新信息。在M1向M2的投射过程中,词语所在的语义场的语义关系发生了转移,即从词语的字面意义所处的一极转换到与字面意义对立的另一极。通过这种转换以及对这种转换的认知,交际双方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自己观察世界的视角。M1M2事物/词语反讽意对立:反讽的本质特性对立性是反讽的

7、内在属性。其定义就蕴涵了对立: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事实上,“对立”存在于反讽的各个层面,具有类典型性。说话者要将意象转化为外部语言;听话者则要根据句法结构和词语的常规意义构造意象,并结合话语所处语境进行逆向还原才能理解话语。字面意义与语境的对立反讽的认知机制是命题意义与语境之间的不对称映射关系,即:如命题与语境重叠,话语为非反讽;如命题与语境有出入或完全对立而无法重叠,则为反讽。Utsumi(2000)反讽环境3要素(S原有某种期望E;在发话前E已落空;S对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产生了否定的情感)实质上就是心理对立。You’r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