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

ID:3999906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6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_第1页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_第2页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_第3页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_第4页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办法第119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要成立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分管矿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工作。第120条:从事冲击地压防治的专职人员,必须参加冲击地压知识培训,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条件、冲击危险监测及治理等有关知识。第121条:冲击地压小组是冲击地压防治的业务管理部门,组织对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水平延深、采区(工作面)设计方案进行审批;组织冲击地压防治专业技术培训、调研、业务指导和监督;组织冲击地压防治的科技公关、技术研

2、究、新技术推广、调研;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等。第122条:地质测量科负责冲击危险区域的地质资料分析,主要包括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强度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的分析,提供坚硬顶板距煤层间距等厚线图,并按时进行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安监科负责冲击地压安全隐患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第123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生产区队的区(队)长、技术员分别为冲击地压防治的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在矿专职人员指导下协助实施冲击危险监测,组织实施解危措施,执行相关防护及应急避险规定等。第124条: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如孤岛工作面、高应力集中区、构造应力区、回收煤柱及边角煤、采空区

3、大面积悬顶、沿空掘巷等,要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确定可能发生冲击的地点。第125条:根据冲击危险地点的地质及开采条件,判定巷道及工作面可能发生冲击的类型,如顶底板冲击、巷帮冲击等。第126条:开采有冲击地压危险煤层时,必须编制专门设计。采区(工作面)设计方案必须同时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项设计,正在生产的采区(工作面),应编制补充设计。第127条:采区(工作面)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同一采区内的工作面应按顺序进行开采,避免形成孤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之间的隔离煤柱(沿空送巷)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5m。采区隔离煤柱留设应综合考虑煤层赋存条件等因素,避开应力

4、高峰区,但不得小于40m。合理确定工作面切眼和停采线位置。相邻工作面切眼、停采线尽可能对齐,避免出现梯形、三角形或矩形等不规则煤柱,多煤层开采时,下层工作面不应越过上分层工作面的切眼或停采线,上层煤开采不应留下给下层煤开采带来困难的煤柱区。回采工作面应背向采空区及煤柱去开采,避免面向采空区或煤柱区开采而产生应力集中。同一区段(条带)采空区两侧不得同时进行采掘(巷修)活动,掘进工作面不得尾随采煤工作面进行掘进。违反上述规定时,必须进行冲击地压危险评估,报公司审批。第128条:边角煤、采区内残留煤柱、孤岛工作面等高应力集中区开采前,必须首先进行冲击危

5、险性评估,然后再进行开采设计,制订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技术措施,并报公司审批。第129条:在有冲击危险的区域进行采掘作业前,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防治冲击地压的内容,冲击重点区域要编制有害气体管理专项措施,并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第130条: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危险预测预报制度,预测预报由冲击地压防治专门机构负责。冲击危险程度的预测结果和处理意见由矿长、总工程师审核。监测数据要存档。第131条:冲击危险程度分为三级:Ⅰ级(严重冲击危险区)—必须立即停止作业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Ⅱ级(中等冲击危险区)—需要进行解危处理的地区;Ⅲ级(无冲击危险区

6、)—可以正常工作的地区。严重冲击危险区与中等冲击危险区统称为有冲击危险区。第132条:冲击危险程度可以采用经验类比分析法、钻屑法、电磁辐射仪、微震监测、地音监测等方法确定。以经验类比分析法和钻屑法为主,结合电磁辐射仪、微震监测及地音监测等方法预测冲击危险。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确定冲击危险性临界指标,并报公司备案第133条:用经验类比分析法评定冲击危险级别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1)、本煤层已发生冲击地压,或相似条件下的采区已发生冲击地压。(2)、煤层具有冲击倾向。(3)、煤层老顶为厚5m以上,抗压强度大于70MPa的坚硬岩层。(

7、4)、孤岛形、半岛形煤柱或本煤层支撑压力影响区。(5)、上部煤层遗留煤柱或停采线附近遗留煤柱。(6)、煤层厚度和倾角有突然变化。(7)、褶曲和断层等地质构造带。(8)、煤炮剧烈、频繁。第134条:钻屑法采用小直径钻头(一般为42mm),钻眼深度一般为7~10m,间距为3~5m(重点区域间距适当加密)。记录每米钻进时的煤粉量,接近或超过临界指标时,判定为有冲击危险;记录钻进时的动力效应,如声响、卡钻、吸钻、钻孔冲击等现象,作为鉴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第135条:用钻粉率指数法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指标,可参照表1的规定执行。表1中所列的钻孔深度

8、内,实际钻粉率达到响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可判所测工作地点有冲击地压危险。表1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数钻孔深度/煤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