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

ID:40006368

大小:199.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17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_第1页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_第2页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_第3页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_第4页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河南省西峡县基教学研究室杨文普Email:yangwenpu@126.com电话:13513777629三疑三探: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基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办法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课堂评价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提出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区域推进做法七、责任与追求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办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具有创新

2、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

3、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探究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景。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三是学生“自探”。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

4、。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二是讨论。三是讲解。“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

5、不讲。“三讲三不讲”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了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这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可能在课堂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一、

6、解疑合探一、设疑自探二、解疑合探二……目的是防止问题一次出示过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它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置”疑代替学生“质”疑,重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三是教师变成答记者问,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忽视了教师的

7、“三讲三不讲”。四是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当学生突然提出,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不懂装懂、搪塞应付。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补充和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其实,“运用拓展”这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是按“三疑三探”的步骤和理念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巩固新知的新一轮“三疑三探”。此环节包括3个层次:一是学生编题。二是教师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容易出现

8、的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多数学生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操作中的基本模式和要领,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一)有利于解决教学质量难以大面积提高问题(二)有利于解决未来“人才”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三)有利于解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