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

ID:40006517

大小:630.3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7-17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历史期末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材结构19491956底1978底1.过渡时期1966夏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63.文化大革命时期两年徘徊时期现在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通史板块(第1-3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文革爆发粉碎四人帮复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历史专史板块(第4-7主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国防建设;外交成就;科学技术;教育;体育;文艺;两个文明建设;就业制度;社保制度。第一课时:通史部分(第1-3主题)第一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1949—1952)新中国的成立1949.10.1新中国巩固政权组织准备

2、成立标志成立意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内意义---国际意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抗美援朝(1950—1953)土地改革(1950—1952)镇压反革命(1950—1952)通过《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毛泽东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结束受剥削压迫历史,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站起来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背景,目的,司令员,结果,意义,英雄及精神范围,依据,内容,意义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曲折发展(1953—1976)二.探索:三.失误:(左倾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建设与

3、改造结合一(工业)化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奠基农业,手工业,资义工商业(1953--1956)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义制度初步建立大跃进运动(1958-1961)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成就:一.背景:1949.10.1: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1952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启示:认清国情;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规律;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加强民主法制;反对个人崇拜……一五计划时期:全面社建时期:十年文革时期

4、:一桥,一路,三藏,四厂大庆油田,第一颗原子弹,人民大会堂,四位民族脊梁第一颗氢弹,人造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红旗渠,攀钢,第二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12—至今)第三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民主法制理论创新知识点一:改革开放(7—10课)一.序幕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背景领导基础:邓小平复出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内容:(P46)意义:(P46)二.对内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皖川;双包)方针:重点:三.对外开放沿海:内陆:经济特区(深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城市—省会城市—边

5、境城市1990开发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扩大的窗口)全方位开放格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突破口—扩大企业自主权)四.世界经济奇迹高速发展;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西部99,东北03)材料: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共始终重视“三农”问题。(1)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变革?各有何作用?(2)从这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①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2):使土地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消灭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6、,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由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公有,从而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4):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至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①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要关注民生,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④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民主

7、的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法治国家)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和县以下直选)2.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居委会,村委会)1.加强立法建设——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1982年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依法治国原则: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识点二:民主与法制建设(11课)知识点三:邓小平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中共十二大:(1982)中共十三大(1987)中共十五大:(1997)中共十四大(199

8、2)中共十六大:(2002)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①提出初级阶段理论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③制定三步走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①将建设有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