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总结

中医学基础总结

ID:40007312

大小:38.7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7

中医学基础总结_第1页
中医学基础总结_第2页
中医学基础总结_第3页
中医学基础总结_第4页
中医学基础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一、中医学: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二、中医学“四大经典”1、《黄帝内经》:我国第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2、《难经》:可作为《内经》的辅翼,充实了《内经》的内容。3、《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等。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恒动观念。(一)、整体观念1、概念:整体观

2、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2、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人体形体结构的整体性、生理上的整体性、病理上的整体性和诊治上的整体性。3、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包括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地理区域对人体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二)、恒动观念: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可拘泥于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三)、辨证论治1、概念:辨证—所谓“辨”,有审辨,甄别等意思。辩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各种临床

3、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现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及邪正关系等情况作出判断,并概括为某种证的思维过程。论治—又叫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即在辨证后,针对病情本质,给予恰当正确的治疗用药。2、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脏腑官窍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病变过程,反应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本质。(强调整个过程)3、症:中医学中的症状和体征可统称症状,简称“症”(强调某个点)4、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等所做的病理性概括。6、异病同治:在不同

4、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相同7、同病异治:同一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用不同的治法进行治疗。第一章(一)、阴阳学说1、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2、基本观念: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万物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73、阴阳的概念:阴阳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既可以表示自然界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也可以表示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4、阴阳的特性、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规定性。5、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交感

5、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6、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7、药性: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为“四气”8、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二)、五行学说1、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2、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3、五行的特性:木:“木日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火:“火日炎上”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与现象。土:“土爰稼穑”具有生化、承载、

6、受纳等特性的事物现象。金:“金日从革”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水:“水日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4、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表(课本24页)5、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五行相克(又称相胜),五行制化(p25)6、相乘与相侮:、五行相乘:即相克太过(过克);乘指以强玲弱,克制太过;如木过克土。、五行相侮:即反向克制(反克);侮,指欺侮,欺凌;如土反克木。第三章藏象学一、藏象理论1、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2、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

7、: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3、特点: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其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满,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奇恒之腑:亦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属于“腑”;但生理功能却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4、胆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的原因:(重点)7胆的形态结构与其它五腑相同,中空有腔的囊状器官;胆贮藏和排泄胆汁,助水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