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

ID:40007942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7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_第1页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_第2页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_第3页
资源描述:

《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聚合物相容性的表征和测定聚合物共混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的混合物,正如合金一样,共混高聚物可以使材料得到单一的等聚物所不具有的性能,因此其合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是选择适宜共混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关键因素。以下就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基本特点,相容性的表征参数和测定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聚合物的相容性就是聚合物之间的相互溶解性,是指两种聚合物形成均相体系的能力。若两种聚合物可以任意比例形成分子水平均匀的均相体系,则是完全相容;如硝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的甲脂体系

2、。若是两种聚合物仅在一定的组成范围内才能形成稳定的均相体系,则是部分相容。如部分相容性很小,则为不相容,如聚苯乙烯-聚丁二烯体系。相容与否决定于混合物的混合过程中的自由能变化是否小于0。即要求△G=△H-T△S<0.对于聚合物的混合,由于高分子的分子量很大,混合时熵的变化很小,而高分子-高分子混合过程一般都是吸热过程,即△H为正值,因此要满足△G<0是困难的。△G往往是正的,因而绝大多数共混高聚物都不能达到分子水平的混合,或者是不相容的,形成非均相体系。但共混高聚物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能相容,像高分子溶液一样,有溶解度曲线,具有最

3、高临界相容温度(UCST)和最低临界相容温度(LCST),这与小分子共存体系存在最低沸点和最高沸点类似。大部分聚合物共混体系具有最低临界相容温度,这是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一个重要特点。      还应指出,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还与分子量的分布有关。一般,平均分子量越大,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就越小。      以上定性地描述了影响相容性的一些因素,那么在实际中如何判断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呢?最常用的判据是溶度参数和Huggins-Flory相互作用参数。聚合物合金作为一种多组分复合体,各组分间的相容性以及如何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是聚合物合

4、金研究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大多数聚合物之间是不相容或部分相容的,聚合物合金是多相结构体系,多相结构体系中,相形态结构和界面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合金中各组分间的相容性程度,而相容性好坏与合金性能有着密切关系。  (1)关于聚合物相容性的判据—溶解度参数根据溶解度参数预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容性。  一般来说,两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差小于0.5时,相容性较好。  溶解度参数理论仅仅考虑到分子间的色散力,只适合于非极性分子的情况。  对于分子间有极性作用的情况,S.Chen.提出了三维溶解度参数的概念。  三维溶解度参数考虑聚合物间

5、色散力、偶极力和氢键的作用。但由于三维溶解度参数测定较复杂,尚未普遍使用。  (2)玻璃化温度(Tg)的评价法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两种聚合物分子级的混合程度有直接关系。若两种聚合物组分相容,共混物为均相体系,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若两组分完全不溶,则形成界面明显的两相结构,则有2个玻璃化温度,而且分别为两组分的Tg,如果部分相容,所测的Tg介于两种极限情况之间。两聚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分子级混合时,仍有两个Tg,但相互靠近,靠近的程度取决于分子级混合的程度。  因此,我们可根据测定共混物的Tg结果来判断体系各组分相容的程

6、度。Tg测定的方法有多种,较为简单的是热分析法(DSC)。  (3)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与研究方法前面讲到,从聚合物合金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以判定合金中各组分的相容性的好坏。聚合物合金形态结构有三种情形。  a.单相连续结构。单相连续结构是构成聚合物共混合金的两相或多相体系中只有一个连续相,连续相作为一种分散介质,称为基体。其他相分散于连续相中,称为分散相。大多数共混物都呈此结构。  b.互穿网络结构。通常讲互穿网络结构就是互穿两相连续结构。  c.层状分布形态结构。前两种形态是微粒状结构。所谓层状分布是分散相连续相中呈多层状结构,

7、如PE/PA6共混体系中,在一定的挤出工艺下,分散相PE在PA6以层状形式存在。这种结构,使共混材料具有很好的气体阻隔性。  研究聚合物共混合金形态结构通常用光学显微镜(尺寸范围为103~105μm)或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0.01μm甚至更小的颗粒)直接观察共混物的形态结构;此外,测定共混合金各种力学松弛特性,特别是玻璃化转变特性。作为一种补充的方法。  光学显微镜仅用于较大尺寸形态结构的分析。光学显微镜方法中按操作方法可分为溶剂法、切片法和蚀镂法。  电子显微镜法分为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法(SEM)。  (4)聚合物

8、共混合金的界面层的形成与性质两种聚合物共混时,共混体系存在三个区域结构,即两聚合物各自独立的区域以及两聚合物之间形成的过渡区。这个过渡区称为界面层,界面层的结构与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共混聚合物之间的相容程度和相间的粘合强度;对共混物的性能起着很大的作用。  聚合物在共混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