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ID:40030314

大小:42.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8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_第1页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_第2页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_第3页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_第4页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2008年03月29日  湘西教育教学信息网  出处:湘西教育教学信息网湘西自治州民族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大庆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民族文化,活态民族文化是无形的变化的,重要特点是从“人”见“文”。活态民族文化主要通过活态传承方式来传承,主要特征是通过文化资源地人实现自我传承,重点是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最佳场所,学生是最佳主体,教师是最佳群体,教学是最佳方式。而解决好经费投入、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实验推广等问题,将使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

2、。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研究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从历史进程来看,凡是存在于民族之林的各个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支撑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既然如此,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活态文化与活态传承、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就传承民族文化这一课题作一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与同行。    一、活态文化与活态传承学校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2008年03月29日  湘西教育教学信息网 

3、 出处:湘西教育教学信息网湘西自治州民族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大庆    [内容提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民族文化,活态民族文化是无形的变化的,重要特点是从“人”见“文”。活态民族文化主要通过活态传承方式来传承,主要特征是通过文化资源地人实现自我传承,重点是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是最佳场所,学生是最佳主体,教师是最佳群体,教学是最佳方式。而解决好经费投入、师资培训、项目实施、实验推广等问题,将使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巨大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民族文化  传承研究    民族文化是一

4、个民族生活的历史遗存,也是民族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从历史进程来看,凡是存在于民族之林的各个民族,必然有其独特的文化支撑这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可以说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既然如此,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活态文化与活态传承、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就传承民族文化这一课题作一点初步探讨,以就教于专家与同行。    一、活态文化与活态传承    1、固态文化与活态文化的基本特征。    现在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说,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当然就是“物质文化遗产”。毫无疑

5、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就是文化性,就是它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呈现给人们的文化内涵。它们的文化性决定了其特有的价值,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也就不是什么“文化遗产”了。    物质文化遗产区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表现为固化、凝定的物质呈现形态,象故宫、长城等古代建筑物。因此,物质文化遗产是有形的,是通过物质本身来传达文化信息的,是通过时空定格、物质化的固定形态表现出文化内涵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点的。一句话,物质文化遗产是从“物”见“文”。从这一认识出发,我们把这种有形的固化的“物质

6、文化遗产”称之为“固态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是无形的,而且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如知识、信仰、习俗、仪式、表演技艺等。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是凭空存在的,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形态而保存或传承,要靠表演它们的人和一定的乐器、道具以及具体的表演过程这些物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才能呈现出来。但是,它所强调的不是这些物质层面的载体和呈现形式,而是蕴藏在这些物化形式背后的精湛技艺、精神蕴涵等非物质形态的内容。比如,剪纸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但它的表现和传承却是通过工艺品和艺人等具体物、人或人的活动进行的,而这些物、人和人的活动却又是

7、具体、有形的。但是,它的文化价值不在物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物体、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特质和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a)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这一表述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而不是物。它的生成与传承直接表现在人类的具体实践过程之中,它们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的,通过人的活动传达给受众或物体。如表演艺术通过表演实践得以存在

8、和传承,节日、仪式通过节日和仪式实践得以存在和传承。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存在和传承都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